莫道雲蔽日,終歸太陽紅。
正在蘇聯出訪的毛澤東抑製不住內心的激動:“總司令那位老鄉給了蔣介石當胸一拳,請我們的總司令代表中共複電嘉勉。”
賀龍率18兵團解放成都。劉文輝、鄧錫侯親往迎接;整編起義部隊,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等走向新生。
(一)
彭縣隆興寺。
劉文輝捧讀著周恩來給王少春的電文,心想:“中共中央重視西康目前的戰略地位,希望我們打好這一場阻擊戰,為人民立功,如遇優勢敵人壓迫情況危急時,可以向東轉移。打好西康阻擊戰才是起義後的關鍵……”
隔壁的電台嘀嘀噠噠響個不停,劉文輝圍著一爐鋼炭火在室內不停地踱著圈子,心中焦急不已。起義電文昨日已得到中共中央的審定,並正式通告國人。還好,遵照其意願,中共中央特地為他將日期提前填發三天,署為12月9日,不然,就在雲南盧漢之後。但是,僅有形式上的通電起義是遠遠不夠的,至少,配合人民解放軍徹底解放大西南,應是起義後給中共中央最好的見麵禮。
“我24軍為配合人民解放行動,迅速解決川康,決以主力封鎖成雅公路沿線配置機動部隊和民眾武裝展開遊擊戰,與正規戰相配合,堅決阻止蔣介石竄入西康境內,以促使其所部就殲於川西平原。”劉文輝心中再度想起的兩日自己對四川地下黨同誌定下的決心。
當時,四川地下黨的同誌進一步為他堅定起義,指出:“有人民解放軍作依靠,同時在整個作戰期間又通過王少春與中央軍委保持密切聯係,更應明確方句,堅定戰誌,麵對優勢敵人敢於戰鬥,堅持到勝利。”
“機會的把握,人生的轉折,就在這個起義方略上了,千載難逢。”所以我們要打好這一仗。鄧錫侯舒緩雙眉,非常讚同。
想到此,劉文輝驀地停住,稍皺眉頭,來到紅木桌前,再次急速讀起不知看過多少遍的劉元宣和楊家楨、王少春發來的有關西康阻擊戰作戰預案。然後,順手抓過一張紙,從筆筒裏拈起一支狼毫大筆,刷刷地寫下幾行字:同意你們的作戰方案。西康寧,雅、康三屬俱在24軍之手,除保持內部穩定後,應在城東、成雅、西昌方麵迅速阻擊國民黨殘軍,靜待人民解放軍西指。
電文交由電台發往雅安前,劉文輝仔細推敲。這一套作戰方案是以少抵多的軍事態勢。黨中央、地下黨組織的同誌反複告誡他,充分利用天時、地利,在川康沿成都至西昌一線打個遊擊戰,遲滯或拖垮欲棄成都而逃西康的胡宗南部。
發走電文後,劉文輝歇下身,將身體仰靠在牆上,沉重地籲出一口氣,心中雖有一些寬慰,但身上的壓力卻並未減輕許多。
此時,起義通電發出後,由中共地下黨和各民主黨派及各方麵人士聯合成立了一個工作機構,主要負責聯絡和宣教工作。其成員有李靜軒、胡克林、洪寶書、趙一明、萬裏,何翔迥等人。
劉文輝在他們的全力策劃和影響下,在內部經常交換情報、分析形勢,並派人聯絡退到川西各縣的國民黨軍隊將領,策動他們相繼起義,投向人民。
鄧錫侯則按照二野派來的黃實、章浩然等同誌共同擬定的方略,已將部隊集中到成都郊縣。但是,畢竟胡宗南以及聚集在成都附近的尚有數十萬國民黨部隊,他們雖說無啥鬥誌,可劉文輝擔心一旦交火,招架不住。因此,每日早晨起床後,大家都把被蓋卷打好,隨時準備轉移。
做此準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劉文輝,鄧錫侯的部隊還不足以與盤踞在川西的國民黨部隊抗衡.而這時的彭縣處在東南北三麵被敵包圍中。右麵什邡一帶,有國民黨孫元良和楊漢烈的第16兵團與20軍,左側郫縣則有羅廣文、陳克非的第15,第20兵團,成都市內及近郊則有胡宗南集團。
事實上,鄧錫侯的95軍起義前夕,有126師,225師兩個師的兵力,人數1.5萬人。126師除378團駐成都市東郊外,師部及主力則在彭縣、新繁—帶設防。225師在灌縣一帶防禦。軍部駐在成都市華興上街,通訊營駐東門大慈寺內,輸送團駐市郊青龍場,炮兵營駐天回鎮,225師輸送營駐三河場,這些部隊都由在成都的副軍長楊曬軒統一指揮。7日,鄧錫侯就指示楊曬軒,要盡快設法將軍部及軍直屬部隊轉移到成都以北山地待命。
8日楊曬軒召開會議,決定在遭到進攻時,各自為戰,同時研究了部隊轉移的問題,商定在起義通電尚未公布,蔣介石心存幻想,誘脅劉文輝,鄧錫侯之時,一麵由軍代參謀長王大中出麵去找成都城防副司令餘錦源,通過餘去找顧祝同稱,為便於統一指揮95軍軍部撤出市區;一麵再由鄧的代參謀長牛錫九去找顧祝同,也說95軍願撤離市區。
劉文輝等根據周恩來“要守住西康、西昌,不讓胡宗南匪軍侵入”的指示,在綜合小組的統一指揮下,除對正麵對峙的國民黨部隊努力進行政治爭取外,一麵指揮其24軍牽製和阻擊胡宗南部隊逃入西康。
“西康阻擊戰意義重大。”地下黨同誌胡春浦說,“如果這一仗成功,四川可能提前解放,而且滯留在川西的國民黨殘餘勢力勢必成甕中之鱉,到最後隻得束手待斃。”
“可我擔心我的24軍分散在康、寧、雅三屬,集中不易,而且在打遊擊戰方麵又缺少經驗和戰術。”劉文輝麵露難色,“鑒於此,我想請組織上考慮一下,盡快派些政治覺悟高,又有遊擊戰經驗的同誌,迅速趕往24軍加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