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九二章 第二十五莊(1 / 2)

有了趙書彥送來的這五萬兩銀子,暖的資金緊張的問題得意緩解。

她給黃子厚和翠巧留下五千兩,將餘下的四萬五千兩全部投入她的大計劃中。為棉紡補充最好的人財物力後,暖辭別娘親和草,帶著王函昊、趙長青和梁果霄三個棉匠和一批人,出州接著置辦棉田。

王函昊三人對什麼樣的田地適合種棉花,都非常了解。所以每到一地,暖在城中訪查當地的行情時,王函昊三人就分頭尋找適合種棉花的兩,看入眼了,暖再找伢行商量買田。

尋個六七處,暖給的價錢又合理,總能尋到一家願賣的。

田莊不要太大的,二三十畝到一二百畝足可。暖買田莊為的是在當地實驗在精良種植的條件下,棉花能畝產多少棉絮。若當地產量高,就再買進更多的良田,若產量低就再賣掉。

定了在一處買棉田,暖就帶著諸葛卿和綠蝶仔細勘看,看此處的縣城或州城適合開棉紡、綾羅還是霓裳。若是都不適合,便在當地尋店家加盟綾羅霓裳。

她的目標是將各處的棉田和店鋪串聯,由點到線,再由線到麵,搭建一張棉田、店鋪、加盟店相互呼應的蛛網,蛛網的各處互為助力,也互為監督。

她、綠蝶、秦三、諸葛卿、展櫃和展福等核心管事就是維係這張蜘蛛網的蜘蛛。蛛網中的一兩個鋪子或莊子出了問題,整個蛛網也不會失去捕蟲能力,他們也有時間就近將網補齊。

在她轉了三個州,買進第二十五莊後,不止用完了帶出來的四萬五千兩,後來送過來的兩萬兩也用完了。暖遺憾地道,“咱們先回家過年,等年後手裏有了餘銀,再往東拓。”

無心插柳柳成蔭,她派人過去種棉花本是應了烏羽的邀請。華池和她派去的棉匠木地平,卻在那邊種出了品質非常好的棉花。

三月前她派去漠北的管事也傳回好消息,那邊的富戶不少,對棉布和絲綢的需求量足以養活他們的店鋪,而且那邊那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多餘的貨物完全可以經絲綢之路運到外番。

東部雖然不如西部繁華,但良田的價錢也便宜。所以暖決定沿著絲綢之路,再布設幾處良田和店鋪。雖絲綢之路上並不太平,但暖堅信沒人敢動她的鋪子和田產。

因為在官場,三爺的名號足夠震懾當地文武官員;在江湖,上清宮的名聲也是無人不知,相當有分量。

她文昌郡主陳暖是晟王妃,也是上清宮的九弟子,官麵和江湖都要買她幾分麵子。若是麵子不夠用,暖也有實力上刀子。麵子加刀子,足以保證她的店鋪和良田無憂。

能借用的優勢,暖才不會放著不用呢。

歸家的寬敞馬車將呼呼的寒風擋在車棚外,車內燃著炭火盆,溫暖如春。暖看著自己名下新添的一溜莊子和鋪子,滿意極了。

綠蝶是直性子,不知就問,“既然有優勢就要用,姑娘為何不用三爺的銀子呢?隻要姑娘肯張口,多少銀子三爺都會給您送過來的。”

車上的玄舞、秋月都傾耳聽著。因為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她們許久。姑娘肯借趙書彥的銀子,為何不借三爺的?

趙書彥是值得信任的生意夥伴不假,但三爺可是她的未婚夫,若論關係該是三爺更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