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ǎi zhàn bǎi shèng
百 戰 百 勝
解 釋 戰一百次,勝一百次,每戰都取得勝利。形容極善戰,所向無敵。
例 句 隻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近 義 戰無不勝
反 義 望風披靡
古代的“三軍”是怎麼回事
bài jūn zhī jiàng
敗 軍 之 將
解 釋 用於諷刺失敗的人。
例 句 項羽雖然是敗軍之將,但人們依然把他當做英雄。
春秋時期,大國多設有三軍,把整個軍隊分為中軍、上軍、下軍,以中軍之將為三軍統帥。後來三軍泛指軍隊的統稱。在今天,也稱“陸、海、空”為三軍。
bān shī huí cháo
班 師 回 朝
解 釋 班:調回。指出征的軍隊勝利返回朝廷。
例 句 這支勝利之師班師回朝了。
古代如何調兵遣將
bèi chéng yī zhàn
背 城 一 戰
解 釋 在自己城下和敵人決一死戰。多指決定存亡的最後一戰。
例 句 戰士們決心與敵人背城一戰。
近 義 背水一戰
調兵遣將要有憑證,這個憑證就是兵符或稱虎符。虎符是古代君王授予臣屬兵權和調撥軍隊的信物。用銅鑄成虎形,背有銘文,分為兩半。右半留存中央,左半發給地方官吏或統兵的將帥。調撥軍隊時,須由使臣持符驗合,方能生效。
bèi shuǐ yī zhàn
背 水 一 戰
解 釋 背水:背靠江河,表示沒有退路。比喻決一死戰,死裏求生。
例 句 挫折可以把人置於死地,也可能使人置於死地而後生,他現在也隻有背水一戰了。
近 義 破釜沉舟
最早的彈射武器是什麼
bì qiáng jī ruò
避 強 擊 弱
解 釋 軍事用語。在運動戰中避開敵人的精銳部隊而專揀薄弱的打。
例 句 我軍避強擊弱,把對方打得落花流水。
近 義 避實就虛
弓是古代最早出現的彈射武器,由有彈性的弓臂和有韌性的弓弦構成。拉弦張弓過程中積聚的力量在瞬間釋放時,可將扣在弦上的箭或彈丸射向目標。在西亞和歐洲,弓箭在公元前就已得到長足發展。
biǎo lǐ shòu dí
表 裏 受 敵
解 釋 內外受到敵人的攻擊。
例 句 軍隊在撤退時雖表裏受敵,但終於突破了敵人的包圍。
老資格的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