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人沒有坐以待斃,他們明白,時間拖得越久對自己越是不利,而俄國國內此時已經沒有能夠趕來支援的軍隊了,他們必須要依靠自己。
於是,二十萬俄國軍隊結成陣勢,開始主動向中華軍進攻,他們一個個眼中冒著凶光,低聲嘶吼著,狂怒般的衝向中華軍。
張聰這個時候仿佛已經看見了最終的結果了,因此他顯得一點也不著急,俄國人想要進攻,那怎麼能如他們的意,困獸猶鬥是很危險的一件事情,搞不好還會傷及獵人,所以張聰很明智的給中華軍下令撤退,俄國人衝過來,中華軍就撤走了。
當俄國人興高采烈,以為自己將敵人趕跑的時候,中華軍又圍了上來,俄國人剛剛準備再度啟程撤退,這下子又不敢輕舉妄動了,沙皇大為惱怒,在此命令部下發動進攻,而中華軍則將充分的利用自己的機動性,將遊擊戰的精髓發揮出來,俄國人騎兵偏少,根本就追不上中華的騎兵,因此拿他們毫無辦法,這就像是一頭北極熊被一支矯健的獵鷹戲耍一般,任他有再強的戰鬥力,也絲毫的發揮不出來,最後隻能被獵鷹活活的耗死。
沙皇哪能不明白對方的險惡用心,隻是眼下他沒有別的選擇,冒險撤退勢必會遭到對方的騷擾甚至是圍攻,而駐守原地則隻能是等死,想了很久之後,他決定率軍突圍,用十幾萬步兵作為誘餌,自己親率三萬騎兵部隊撤回國內,待在大軍之中無異於等死,而等他回到國內重整旗鼓之後,勢必還會率軍殺回來,為這些陣亡的將士報仇!
俄國人這邊再度發動了進攻,中華軍如法炮製,依舊是避戰後撤,而沙皇這個時候則趁此良機,迅速的帶領著自己的騎兵部隊向西撤退,張聰意識到了部隊,沙皇這是要逃跑,於是他立刻下令烏力罕的五萬騎兵迅速的出擊,追擊沙皇的軍隊,至於剩下的十幾萬俄國陸軍,那就要好辦的多了。
1668年,中俄兩國在西伯利亞靠近葉尼塞河一帶的平原上發生了大規模的交戰,這場戰爭耗時很短,前後不過一個月的時間,不過它卻徹底的改變了雙方的實力天平,沙皇親率的四十萬大軍被中華軍殲滅殆盡,自己僅僅隻帶著不到五千名騎兵逃回了莫斯科,而中華軍這邊盡管也付出了接近八萬人損失的代價,卻成功的將俄國人的勢力趕出了亞洲,中華軍甚至兵臨莫斯科的城下,做出一副想要進攻莫斯的舉動。
這一舉動將沙皇嚇得不行,他急急忙忙的請歐洲諸國援助他抗敵,歐洲幾個國家也對曆史上蒙古人打到歐洲感到記憶猶新,因此這個時候也擔心中華軍會成為另外一個蒙古大軍,所以他們很快就做出決定,由五個國家組成了一支人數超過三十萬大軍的隊伍,急急忙忙的向東馳援,最終是抵達了前線和中華軍對峙起來。
這個時候由於中華軍的戰線拉得過長,近萬裏的補給線也讓中華軍的武器彈藥很難運到,不然的話張聰早就率軍拿下這座幾乎毫無防守的城市了,不過他卻始終按兵不動,並沒有對沙皇的最後的一點軍隊發動致命打擊,而是靜靜的等候著歐洲援軍的到來。
此時中華帝國的威名早已傳遍歐洲,從一年前中華軍強大的海軍擊敗荷蘭海軍,並且到訪歐洲諸國之後,歐洲人就已經知道了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個強大的帝國叫做中華帝國,他們擁有著世界上最為強大的海軍,因此歐洲國家都對中華帝國留下了印象,而這個時候隨著沙俄的兵敗,這個曾經還是在遙遠東方的強大帝國的軍隊,一不小心就打到了歐洲的家門口來了,這使得他們的心裏更加震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