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終章(大結局+完本感言)(1 / 2)

後來的曆史證明,項玉的想法是多慮了,在攻占了一係列的地盤之中,中華帝國的疆域前所未有的大,其土地麵積甚至比當年橫跨亞歐大陸的蒙古帝國還要大上許多,中華帝國在出兵美洲之前,帝國的國土麵積已經超過了三千五百萬平方公裏,包括亞洲的大部分、整個澳洲以及美洲的阿拉斯加地區,而這個時候帝國的軍隊即將出兵北美和印度,一旦將這兩個地方拿下,帝國的疆域將更進一步。

印度半島上此時還是莫臥兒王朝,在此之前他們曾經派遣了使臣前往台灣和中華帝國達成了一項軍火協議,而且莫臥兒軍隊也是憑借著從中華軍手中購買到的火炮,成功的將印度半島南部的十幾個城市給拿下來了。

也就是在這之後,莫臥兒國王奧朗則布的野心開始膨脹起來,南部的這十餘個城邦雖然麵積不大,但是卻無一例外都是富饒之地,以前莫臥兒大軍在跟中亞和北方的遊牧民族作戰的時候,無論是新崛起的準葛爾汗國,還是哈薩克汗國,他們的騎兵都給莫臥兒的軍隊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即便是在和中亞的阿拉伯人作戰的過程之中,莫臥兒軍隊也是勝少敗多,這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奧朗則布手中沒錢,沒有充足的軍費自然就沒辦法建立強大的軍隊了,而這個時候,將這些南方的城邦拿下來之後,奧朗則布的手中終於有了錢。

莫臥兒人隨即就開始大肆的擴招部隊,並且頻頻的對周圍的敵人發動進攻,無論是南方的荷蘭人,還是北方的遊牧民資以及西邊的阿拉伯人,都成了莫臥兒的擴張路線,而這個時候隨著中華軍將準葛爾汗國滅掉,使得奧朗則布壓在心頭的一塊巨石徹底的落地了,這使得他可以放開手腳不用擔心遭到準葛爾人的偷襲了。

俄日就在奧朗則布將注意力放在西邊,準備進攻波斯帝國的時候,中華軍又接連的滅掉了中亞的幾個小國,並且以雷霆之勢將哈薩克汗國也給滅掉了,這讓奧朗則布有點心慌,他當了幾十年的國王,自然是知道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雖然之前他們和中華帝國達成了一些協議,雙方之間的關係還算是融洽,但是這些都是表現,在利益的麵前什麼都能被拋棄。

因此,奧朗則布給他的幼子奧格杜薩十五萬大軍,讓他們進駐的王國的北邊,以防止中華帝國的軍隊向南進攻,他自己手中還掌握著十萬軍隊在首都坐鎮,除此之外,王國內部還有大量的新兵等待訓練,等到這些士兵全都形成了作戰能力之後,他的軍隊人數將會超過六十萬人,這樣一來,莫臥兒大軍能夠抵擋中華軍的機會就會大得多了。

奧朗則布這邊的動作很快,意識也很好,他在中華軍對日本和中南半島動手的時候就提前的武裝了自己,使得自己的實力大大增強,加上占領南部城邦之後他得到了一大筆軍費,因此也從奧斯曼帝國的手中購買到了不少的武器,這又進一步的增加了他的信心。

不過在這一年的年末,中華軍的部隊已經打下了中南半島,並且兵臨孟加拉灣,已經和莫臥兒帝國的東部接壤了,而從北部的哈薩克汗國的舊地之上,大隊的中華軍也已經悄悄的聚集到了和莫臥兒人的邊界線這邊,戰爭已經一觸即發。

莫臥兒王朝是印度和南亞最後的一塊版圖,隻要拿下這裏,中華軍就能夠完成自己版圖的構建,而莫臥兒王朝治下的人口數量足足有超過六千萬人,這些人將會成為中華帝國在各地的礦產,如西伯利亞的煤炭和石油、澳洲的鐵礦、中南半島的銅礦、南洋群島的鋁礦的主要勞動力,印度人雖然天生懶惰,但是在死亡的威脅之下,就算是再懶惰的人也會“勤勞”起來,而這種免費的勞動力正是帝國資本的原始積累的帶血紅利。

1670年三月,中印戰爭爆發,中華軍從三個方向對莫臥兒王朝發動了進攻,其中從緬甸西部的十萬大軍是最先進入印度半島的中華軍,而北邊的十五萬大軍主要是由騎兵構成,他們的對麵是莫臥兒人的主力部隊,一支人數超過二十萬的軍隊。

而中華軍還有一支部隊則曾海上出發,從中南半島搭乘數百艘運輸船在海軍的護送之下首先攻占了錫蘭,錫蘭此時還是荷蘭人的殖民地,由於果阿在這之前已經被莫臥兒的軍隊拿下了,所以錫蘭也成為了荷蘭在亞洲的最後一塊殖民地,錫蘭被中華軍拿下之後,就標誌著老牌的海上強國荷蘭的徹底沒落,這個曾經的海上馬車夫迅速的回歸到了它原來的角色,那就是歐洲的一個占地麵積很小的小國。

從海上來的中華軍人數不多,隻有三萬人,但是他們也是最出其不意的一支軍隊,在奧朗則布親自率領軍隊前去東邊抵擋中華軍的西線部隊的進攻的時候,整個印度半島的內部防禦都幾乎是一個空心化的狀態,這給了這支中華軍絕佳的機會,他們迅速的登陸之後接連向北進軍,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拿下了數十個城邦,這些城邦原本就是以前未被莫臥兒王朝占領的自由城邦,在他們的主力軍隊不在的情況之下,本來就是人心浮動,一些舊城主的勢力在中華軍到來之前就動起了反抗的心思,因此中華軍十分順利的就拿下了這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