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太子妃一事12(1 / 2)

而艦隊則繼續南下,隨即展開了對武館炮台的炮擊,這裏的炮台規模比較小,根本就不能跟鎮海、江陰等地的炮台相比,而且守軍也隻有不到五百人,裝備的火炮還是明朝時期為了防範海賊的老式火炮,不僅射程比較近,而且性能不穩定,再加上年久失修,士兵們在戰時根本就不敢去使用它,因為他炸死自己人比炸死敵人更加容易。

這樣的炮台根本就阻擋不了中華軍的進攻,隻用了不到十五分鍾,清軍就被擊潰,成為第二支逃跑的清軍。

解決了炮台這個對陸軍的威脅之後,艦隊繼續西進,一直抵達了鎮南關的對麵,開始對廈門城內的守軍進行直接攻擊了。

廈門城其實也是一座孤懸海外的島嶼,隻不過相對於金門島來說,廈門距離大陸更近一些,但是因為隨著清廷水軍的屢戰屢敗,因此廈門城的防守就變得越來越艱難了,因此島上的守軍的吃穿用度,包括武器彈藥的消耗等等,都需要從陸地上運輸過去,島上原本是有居民的,但是因為清廷頒布的禁海令,使得沿海一帶三十裏之內的所有人口都必須向內陸遷徙,而整個廈門島自然全部都在這個範疇之內,所以這個時候的廈門城實際上是一座孤城,裏麵除了士兵之外再無一人。

城內的清軍是耿繼茂的軍隊,原本在收回了廈門城之後,這裏一度成為了施琅的據點,也是和金門鄭經對峙的前沿地帶,但是隨著金門戰役的爆發,以及後來鄭經的軍隊被打散,廈門城也就失去了其相應的作用了,於是耿繼茂便乘機將其收回。

但是在隨後的戰鬥之中,清軍的水軍全軍覆滅,而且中華軍又展開了一係列的反攻,沿海一帶幾乎所有的島嶼全部丟失了,就連廈門島之外的金門島也被中華軍拿下了,這使得廈門城的處境就變得艱難起來。

耿繼茂的手中並沒有水軍,他自然也不能在這個沒有價值的小島上麵跟中華軍耗下去,所以整個廈門島的駐軍隻有四千人,包括同安縣前後營的兩千多人,武館炮台的五百人,再就是廈門城中的一千多人。

這麼少的軍隊自然是抵擋不了中華軍的進攻了,而且因為城內沒有普通的百姓,所以中華軍也不擔心誤傷的問題,所以城內的清軍可就慘了,中華軍發射的炮彈全都是散彈,整個城牆上幾乎站不住人了。

守軍之中大部分都是從外麵逃回城中的軍隊,這個時候完全就已經沒有鬥誌了,所以在中華軍的猛烈炮擊之下,這些士兵們明智的選擇了投降。

結果當陸軍抵達城下的時候發現,清軍士兵們都將武器扔在一邊,一個個都排成了排向自己投誠,而廈門城就這樣兵不血刃的就被拿下來了。

而在拿下了廈門之後,中華軍也不停下,立即開始在海澄和晉江兩個方向開始登陸,海城方向負責進攻的是張聰的第一師,海澄自古以來就是兵家的必爭之地,因此這裏足足駐紮了清軍的兩萬五千人,這是一塊難吭的骨頭,所以就交給了第一師去解決,而晉江這邊因為東邊的馬港水軍大營的關係,耿繼茂的軍隊在這裏的兵力並不多,隻有一萬餘人,但是馬港內這個時候還駐紮著三千名清軍,這時福建的水師,但是水師這個時候卻無船可用,所以這些軍隊實際上是一支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