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江陰炮台的再次被攻破,而且派去的艦隊也全軍覆滅了,所以南京這邊也沒有再派兵了,反而是將中華軍到來的消息傳遞到沿江各地,調遣各地的水軍趕赴南京城來集結,清軍的水軍這個時候也已經編練的差不多了,正好接著這個機會來殲滅中華軍的主力。
要是對方不來的話清軍這邊還不好辦呢,因為他們的戰艦大多數都比較小沒有很好的適航性能,不可能跑到外海去和中華軍的海軍決一雌雄,既然對方送上門來了,那就是絕佳的機會了。
這也是近岸防衛型海軍的困局所在,它們隻具備一定的自保能力,隻在沿海一旦擁有一小片區域的製海權,但是卻不能到外海去作戰,所以這樣的海軍隻能用來防守,不能用來爭霸。
很快,從呂宋趕來的南洋艦隊就進入了廣東和福建一帶的海域,南洋艦隊的規模並不是很大,一共隻有五十餘艘戰艦,因為在這之前中華軍已經穩固了新加坡的防禦,所以這個時候也不用太過於擔心荷蘭人會前來進攻,因此可以分出大部分的兵力投入到這樣的一場戰鬥中去。
南洋艦隊的抵達使得中華軍陸軍部隊的支援火力大大的提高,尤其是兩艘鐵甲艦馬尼拉號和安北艦上麵的速射火炮和大口徑的主炮,這個時候陸軍還沒有換裝這種後裝填火炮,雖然軍工廠已經在生產,但是因為產能的原因還沒能大量裝備,所以海軍的火力支援的強度相比於老式火炮來說要強上很多。
在海軍艦隊的強大的火力的掩護之下,張聰的第一師隻花了一天的時間就拿下了海澄城,清軍在152毫米口徑的火炮的轟擊麵前傷亡慘重,而且因為這個時候火炮使用的是新式炸藥,因此海澄城原本十分堅固的城牆根本就禁受不住這樣的轟擊,還不等中華軍從地底下挖出通道去爆破,海軍的艦炮就已經將城牆給炸的千瘡百孔了。
城內的清軍一看形勢不對,還準備衝出城來和中華軍硬拚,他們知道自己這邊在巷戰之中是處於絕對的劣勢的,所以這個時候想要依靠人數上的優勢對中華軍發動主動的進攻。
可惜他們遭遇到了和之前進攻中華軍灘頭陣地那支清軍一樣的境況,那就是他們的人數優勢在擺好了陣型,且火力十分強大的中華軍麵前幾乎毫無作用,盡管清軍士兵人人奮勇,但是無情的子彈還是將他們一個個擊倒在地,中華軍的火炮在對付這種密集陣型的時候發揮出來的強大威力也讓清軍損失慘重。
清軍在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之後還是隻能退回城內進行防守,而中華軍這邊也十分順利的拿下了清軍的外圍陣地,順利的攻破了已經脆弱不堪的城牆,雙方隨即展開了激烈的巷戰。
海澄城的麵積並不大,縣城的周長隻有十八裏左右,因此城內的長度還不到三千米,但是清軍在裏麵的駐軍多達兩萬人,因此張聰一點都不敢大意,就算是中華軍這邊擁有武器上的優勢,但是清軍不僅在兵力上占據絕對的優勢,而且對方比自己這邊對於當地的地形更加熟悉,這是巷戰之中十分重要的一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