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斌
孩子上小學,學習成績一直很好,這是最讓我心滿意足的,但孩子自己從來不以為然,孩子最大的願望是能當上班幹部,但很長時間都沒實現。我一直教育孩子,隻要自己努力了,就問心無愧。看得出,孩子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而且這種願望越來越強烈。
一天,孩子回家後很高興,說班級競選小組長,方式是為班級畫一幅班徽。我感覺這是個好機會,鼓勵孩子參與,既能得到鍛煉,又可了卻心願。孩子很認真地畫了一天,拿出幾套方案,讓我和妻子評判,最後選中一個,孩子很滿意。第二天放學回家,一臉失意,說:其他同學都是父母幫助畫的,自己獲選希望不大。說罷,便纏著搞美術的妻子幫著畫。妻子和我一個觀點,指導可以,絕不能代勞,並反複叮囑:要靠自己的智慧贏得勝利,隻要是自己創意的,雖敗猶榮。孩子最終失敗了,心裏頗不服氣。
又過段時間,全家人正吃中午飯,孩子突然說:“媽媽,給我貢獻個小組長吧!”我和妻子相互看看,有點莫明其妙,妻子就說:“想當小組長,爭取表現好,讓老師信任你,不就行了。”我跟著點頭,又隨口鼓勵了幾句。但孩子並不領情,撅著小嘴一臉的不高興,氣嘟嘟地說:“現在不興這個了,表現好不是關鍵,老師要看誰對班級貢獻大,誰貢獻大誰就當幹部。”
我和妻子感到迷惑,便問:“貢獻什麼呢?”孩子這下來了勁頭,索性把筷子一放,像發表演說,手舞足蹈地:“比如,班級舉辦活動時買禮品、出錢讓全班同學春遊、開校運動會時武裝班級拉拉隊、布置教室時買些裝飾品、平時給全班同學買些小橡皮什麼的,還有,還有……反正還有很多。”我和妻子已呈目瞪口呆狀,隻好趁機教育孩子:這樣得來的幹部是不光彩的,幹事要憑真本事,要靠自己。孩子見我們既不願“幫忙”,又講不實用的道理,表麵服帖,心裏別扭,愣愣的,不再說話。當然,孩子的願望沒能實現。我一直不懷疑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會浸入到聖潔的校園,但又常存僥幸心理,以為不會對身為小學生的孩子有多大影響。現在看來,是我過分低估了風氣的腐蝕性,孩子幼小的心靈已無可爭辯地受浸染了。我深知,孩子盡管心裏知道這些行為是不良的,但由於這些行為能給自身帶來很多好處和利益,孩子就認為可以做。而且別人都這樣,自己又為什麼不可以呢?
這種現象似乎已成了這個社會的常態,隻有適者才能很好地生存。我有時想,自己不願隨波逐流,總不能把孩子也訓導得像自己一樣,孩子應該有他們自己的生存理念的!可是,誘人的生存說沒有動搖我的信念,我還是不想讓孩子成為那樣的人。盡管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心靈感應僅靠一時的苦口婆心很難有明顯的效果,即使恐懼於這些浸染,也不能無所事事,聽任孩子的心靈往這條路上滑去。我時不時地講些做人的道理,孩子有沒有領會,我不好下結論,但孩子理解了父母的一片苦心,讓我感到欣慰。國慶節後的一天,孩子秋遊回來,興奮地說:“這次秋遊,我當上小組長了,臨時小組長,管三個人呢!”看著孩子臉上天真的笑容,我也很高興,但沒說什麼,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孩子努力了,有了努力的結果,這多少給孩子看到了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的希望,這是最重要的。
孩子這樣走下去,總會有一天能當上小組長,隻要社會給孩子這樣的機會。我相信,社會是公正公平的,每個人在社會上的機會也應該是均等的,靠一時的小聰明小手段得來的實惠,總不會長久,而更可能的,會消磨掉參與社會競爭的毅力,喪失競爭的能力。在一個逐步法製化的社會,所有的不正之途會被良性的社會運轉機製堵塞或拋棄。隻有憑借真實的才能,通過不懈的努力,才能生存得遊刃有餘。
孩子前麵的路還很長,讓他自己堅強地走下去,他會看到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