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言論(1)(1 / 3)

詩歌精神的重建――一份提綱

我們正在重建詩歌精神。

這不是由於某種使命感,某種設想或者研究思考的結果。

我們已置身於另一時代。

過去時代的詩歌精神,一言敝之:呐喊。魯迅,是過去時代最偉大的詩人。呐喊,作為那個時代的主調,作為一種狂飆突進的,青春朝氣的,號角般的,英勇悲壯的,愛憎分明與中國政治生活相濡以沫的浪漫主義,造就了許多傑出的歌手和黃鍾大呂之作。它最終聲嘶力竭成為單純時代精神的傳聲筒,在七十年代走到終極。作為自己時代的逆子,北島們是那時代最後一批詩人。

北島們的作品因充滿暗喻而朦朧,這與其說是基於一種先鋒意識不如說是一種中國式的幽默,是他們與自己時代相知甚深的結果。“我不相信!”最後一聲呐喊,悲壯而引人注目。

中國五四以來的新詩,到北島們可以看成一個連續的時代,以呐喊為基調,經曆了建立――肯定――衰竭――否定的過程。

研究一個時代的詩歌,應當分析它的語言。隻有如此,我們才能客觀、公正地把握住時代詩歌的精神。過去七十年詩歌的語言,完全適合於呐喊。

過去時代的詩歌,其結構是單向選擇的、封閉的、垂直的、判斷式的(是或者不是,批判或者歌頌,懷疑或者肯定等等。)其創作心態是指令性的,當局者式的。其修辭方式與辭彙隨時代政治生活的變化從一極滑向另一極;明喻或者暗喻,直抒胸臆或者曲折隱晦;光明向上,健康明朗、積極熱情的或者黑暗激憤,憂鬱悲哀、詛咒懷疑的。其語音層往往韻律齊整、響亮,用得最多的是洪聲韻。標點符號,無論標出與否,最大量使用感歎號。(以上根據對《寫作範文叢書?新詩歌卷》、《五人詩選》、《中國新詩選》等書的研究統計。)過去的時代,無疑是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時期之一。我們以下一代人的眼光去挑剔它,自然會看出許多荒謬可笑之處。例如筆者對它的詩歌語言的分析,在當代詩人看來,似乎是一種諷刺。但如果我們把它放到整個傳統詩歌的背景上去考察,它無疑是最革命,最富於先鋒精神的詩歌。正是這些詩歌,正是它們七十年來時而悲壯,時而激憤,時而樂觀,時而莊嚴,時而滑稽,時而恐怖的呐喊,方使中國新詩,有了堅實的根基,得以在龐大無比的古典詩歌之旁立穩,得以沉靜下來,成熟起來。

新的時代,正是它的深處呈現出一片偉大而莊嚴的靜穆。

但至少在表麵,過去時代的影響並未完結,仍然支配著人們的詩歌觀念,這種支配,恰恰不是形式上的,已經無人問津的詩歌寫法這類的東西,恰恰正是那個時代渴求轟動效應,把詩作為“教化”工具,以“兼濟天下”的曆史慣性,暗中支配著一大批詩人――年輕或不年輕的詩人們的“探索”、“先鋒意識”。麵對新的時代,麵對將來那陌生的、難以預測的歲月,詩人們無法掩飾自己內心的恐慌和巨大的失落感。詩人們悲哀地看到,往昔的理想主義,道德觀念,審美經驗,乃至生活方式都與那時代的英雄麵具一起,日益成為一些再也難以依附的泡沫,時代從天上回到了地下,窗子打開了,世界的風吹進來了,千千萬萬的生命歡欣鼓舞,人欲橫流,這時代似乎墜落了。習慣號令眾生的詩人們,驟然間失落了自己的號角,紛紛落水。他們拚命想抓住隨便一塊木片,以支撐自己日益下沉的繆斯。時代的開放暫時成全了他們,詩人們紛紛逃向從前被囚禁的大師們的陰影下,尋求那種永恒的詩的淨土的庇護,在此地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有著人類審美經驗的認可,在此地俯拾皆詩,一根鵝毛就可以浮起來。又安全,又高雅,又時髦,又現代,又深刻,又嚇人,詩人們在過去時代詩歌精神的“高尚與純潔”壓抑下的對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自卑感,迅速成為一種偷吃禁果,“自甘墜落”的快感,於是尋根詩、文化詩、嬉皮詩、翻著精神病學寫自白、存在主義、人類末日、荒涎、西部牛仔、流浪……一時間熱鬧非凡。這一切如果說是代表了時代的潮流的話,那麼,它們恰恰代表了一種逃避時代,對已往審美經驗的盲目追隨的潮流。這些表麵看起來是對傳統深惡痛絕的東西,實際卻是對詩歌傳統最惡劣部分的模仿。這些東西試圖讓讀者背棄自己的生命,背棄自己已置身其中的生活,成為白日夢者。去相信隻有過去的、遙遠的、神秘的、原始的、古典的或西方的,不可企及的東西才是美的,詩的。因而日常生活總是灰色的、醜的、非詩的。過去時代的理想主義,被這些詩人弄得麵目全非,俗不可耐成為一些蒼白無力的白雪公主、流浪漢和嬉皮士們的鬧劇。這些詩作由於完全缺乏內在的精神氣質而充滿著小聰明的、油腔滑調的文化實習證、讀書心得、注釋一類的東西。這些東西結構鬆散、毫無才氣、胡亂拚湊一些意象積木,五光十色卻不見生命跡象,反而把詩人們心急火燎的功利欲暴露無遺。這些東西當然無力影響讀者,因此受到冷落,這正是中國詩壇一段時期自生自滅,無人理解的原因,真正倒黴的是詩人這一稱號,比起“作家”來,它貶值了許多,在當代中國,在一些場合,詩人,乃是指一些羅曼帝克的,玩世不恭的,言必西方,性死亡、人類末日之類的,神經質的,動不動要自殺或者出走流浪的,喝咖啡的,玩深刻的,故作多情的,不值得與之交往的可憐家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