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對於存在已處於一種嚴重的失語狀態。成為詩人們逃避存在的烏托邦,成為詩人們區別於芸芸眾生的風雅標誌。它最終會像京劇那樣成為與存在無關的國粹。詩歌被遮蔽在詩歌中。我並且以為,由於詩是漢語的最重要的基本功能之一,所以詩的狀態甚至也就是漢語的狀態。麵對一個與漢語所賴以命名的古典農業社會完全不同的現代社會,漢語可以說已經處於一種嚴重的失語狀態,導致它與存在的錯位。現代已被人們意識到,但人們說不出來。而合法的話語係統,不能言說已抵達它手邊的存在。這種危險的狀況將使一個現代的中國在失語中一任他語宰割。最終既失去傳統,又在現代中成為某種不倫不類的東西。我想,任何一個敏感的中國詩人,都應該已經清楚的看到這種狀況。我相信,從詩開始的語言遊戲,有可能最終改變漢語的失語狀態。我認為,這種遊戲不是什麼革命性的,不斷前進的東西。我以為這種語言遊戲可以說是一種後退的遊戲。在後退中重建能指和所知的關係的遊戲。套用馬爾庫塞的說法,詩(藝術)雖然不能改變世界,但“能改變大眾的意識,而他們能改變這個世界。”
詩是從既成的意義、隱喻係統的自覺地後退。
這是一個隱喻之後的世界。命名的時代一去不返。回到命名時代的願望隻不過是一種烏托邦的白日夢。
但命名是詩的古老的遊戲規則之一。
對隱喻的拒絕意味這使詩重新具有命名的功能。這種命名和最初的命名不同,它是對已有的名進行去蔽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詩顯現。
詩不是一個名詞,詩是動詞。
詩是語言的“在場”,澄明。
不存在寫→詩這件事,詩不是切開世界的一把刀子之類的工具,把世界的皮剝開,以露出內核。它不是刀子,也不是內核,它是切削這個動作的過程。它是使得一把刀子具有鋒利這個過程的那個動作。它是果子、內核、刀子、皮、切削這個動作的共同作用。詩是詩自身。它是自在的。對於一位詩人來說,在寫作活動開始之前,詩並不存在。我們應當區分作為讀者和文學史的名詞的“詩”,和作為寫作活動的動詞的“詩”。
詩不言誌,不抒情。羅蘭?巴特的如下觀點至關重要,一類作家把寫作看成是手段,是為達到一種隱秘目的(言誌抒情)而使用的載體和工具。但還有另一類作家,對他來說,“寫作”這一動詞是不及物的,他的興趣不在於帶領我們“穿過”他的作品來到另一個世界,而在於生產寫作。他把前者歸於一般的作家,把後者歸於真正的作家。一般作家寫某種東西,真正的作家就隻是寫。他舉例道,畫家繪畫,他們要求我們看他們怎樣使用色彩、形式、布局,而不要求我們“通過”他們的繪畫看到作品以外的東西,(在我國,詩是通向心靈的橋梁,是詩人們的熟語。)同樣,音樂家向我們呈獻的是音響,而不是論證或事件。因此,作家寫作,他們獻給我們的是作品,作為他們的藝術;不是作為載體,而是作為目的本身。羅蘭?巴特具體的指出,既然作家使用的是詞,他們的藝術最終就必然是由沒有所指的能指構成的。
如果讀者在詩中看出世界內核之類的東西,那是因為讀者是來自一個充斥著索隱式文本的世界。
詩是一種消滅隱喻的語言遊戲。對隱喻破壞得越徹底,詩越顯出自身。羅蘭?巴特說,指著麵具前進。
它同時也是取消語言的既往價值的遊戲。從所指的深處出發,返回能指的表麵的遊戲。
如果世界已經被製造為一個內核,那麼,詩隻有在切割這個內核的過程中才會呈現。阿波裏奈爾在評論畢加索時說,比如像解剖學,就不再存在於藝術中了,應當重新創造解剖學,並以一位大外科醫生的學識和方法來執行解剖學本身的謀殺。
詩是語言的解剖學。
拒絕隱喻,就是對母語隱喻霸權的(所指)拒絕,對總體話語的拒絕。拒絕它強迫你接受的隱喻係統,詩人在應當在對母語的天賦權力的懷疑和反抗中寫作。寫作是對隱喻垃圾的處理清除。一個不加懷疑的使用母語寫作的詩人是業餘詩人,這種詩人在中國到處都是,正是這些人支撐著中國作為一個古老詩國的名聲。拒絕隱喻是一種專業寫作,詩人必須對漢語的能指和所指有著語言學意義上的認識。他才會創造出避免落入隱喻無所不在的陷阱的方法。拒絕隱喻,從而改變漢語世界既成的結構,使其重新能指。“對任何詩歌來說,重要的不是詩人或讀者對待現實的態度,而是詩人對待語言的態度,當這語言被成功地表達的時候,它就把讀者喚醒,使他看見語言的結構,並由此看到他的新‘世界’的結構。”(特倫斯?霍克斯)一個象征或隱喻的建立,也就是環繞著這個象征的一群詞的死亡,中心詞的死亡,使得處於它的語境中的詞都隨之死亡了。例如在1966年的語境中使用的“太陽”一詞。所謂詞的死亡,就是它們在被用於某個象征的時候,被這個象征的中心詞的價值所規定。與某個中心詞一道成為褒義的或貶義的。
詩的張力來自詞環繞一個既成象征的錯位式的運動中。
它既解構了一個象征,它同時也命名了一個新的象征。但它的能指還是那個能指。
在一個崇尚辭不達意的國家,通過辭不達意的寫作去抵達意義。
言此意彼,言的真的是此嗎,言到此了嗎?說的是這個,被誤讀成那個,是一回事。因為此沒有說清楚,辭不達意,而被誤解為彼,這又是一回事。前者是專業的文本的寫作,後者是業餘的即興式的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