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紹龍
風大,卻是吹麵不寒,抬眼,有幾隻芽莖似的風箏探向空中,頓覺,春已至。
雖說心悅,卻不免埋怨起來:這裏是你們放風箏的地方嗎?
這是郊外的一片山坡地,開闊、路寬、行人少。因其地處偏僻,市裏在路邊豎了一塊“駕駛基地”的牌子,有幾家駕校的學員在這裏試駕、學車。車大多很慢,但有的“霸道”得很,也有的作蛇遊狀,好在路上極少有人,並無大礙。就是有行人了或是有其他的車了,也大多會讓著我們的——人們知道我們都是初學者。車一律是黃牌照,教練車。內行人一看,知道是在警示行人:離我遠點。
這樣的時候有兩個孩子在路上放風箏是很危險的事情。
加擋、減擋、踩離合,教練的訓斥聲仍在耳邊,一時讓我們放鬆地停下來當然樂意得很。循著教練的目光,搖下車窗,看到天上有一隻風箏!一時很靜,細聽,風箏還發出了“嗚嗚”的響聲。這是一隻裝了竹哨的風箏。
跟在後麵的車都停了下來,靜靜地,舉目向上,是風箏給枯燥的學駕生活帶來了新奇,抑或是春天的突然造訪讓人們有了好心情?
兩個孩子原本是在路邊的坡地上放風箏的。風大,孩子拉它不住,依著風,走著走著便走到路上來了。孩子顯然在努力著,可風好像有意跟孩子作對,順著路的方向跑。孩子左手相牽,其中的一個孩子牽著風箏的線,臉卻並不朝天空看,不時地側耳,是在聽。聽什麼呢?另一個孩子則向他說著什麼,一邊用手向我們比畫,笑。
兩個孩子仍舊努力地在牽那隻不聽話的風箏,路上停下的車顯然對孩子造成了心理壓力。
孩子已近,細看,我大驚,牽風箏的孩子是個盲童。哦,他側耳是試圖在聽風箏上的哨聲。
看到兩個孩子“上路”了,且一時沒有拽過來那隻不聽話的風箏,就在這時,走過來一個大人,大人身後又跟著幾個孩子。原來,他們這一群人都在山上的坡地處放風箏。再遠看,天空有好幾隻這樣的風箏,發出“嗚嗚”的哨聲。
這是市裏盲聾啞學校的孩子,老師領著他們來放風箏春遊來了。放風箏的盲童和啞童是搭開來的,他們兩人一組。不想,他們選擇的這塊能放縱自己的地方卻是“侵占了我們的領地”。領頭的教師滿臉堆笑,點頭,用雙手向我們比畫,做著跟那個放風箏孩子一樣的動作。接著,身後的幾個孩子一起向我們比畫。老師和孩子們在“說”:謝謝你們!這是手語。
教練點頭致意,出人意料的是教練將手放在胸前,點頭,比畫:我愛你們。
教練也會手語?
老師鼓掌。孩子們鼓掌。
“我愛你們”,這是我學會的唯一一句手語。教練告訴我們,盲聾啞學校的孩子們每年春天的時候都會來這裏放風箏,有好些年了。駕校的教練都會教學員們這句手語,春天的時候,要想著告訴學員,給上了路的孩子讓條道,給春天,讓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