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文|楊昊
不知不覺間,中國經濟起飛已經三十多年了。
這三十多年來,迅猛的經濟發展浪潮把許多舊體製遺留下來的朽木席卷一空,時間見證了一批批國企的轉型、民企的興起。如今畢業後打算進入企業工作的青年,不再把中石油、中石化當作唯一的理想,BAT們成了他們口中的“大佬”,BAT成了他們向往的地方。而更多的年輕人則開始做起了時下流行的中國夢,邁開了創業的步伐,夢想著自己有朝一日能夠躋身諸如BAT們一般的大佬行列。
大佬之所以能夠成為大佬,除了偶然的機遇和政策的扶持,能夠在眾多同行中脫穎而出,自然也有大佬的能力和手段。可惜《南方周末》從不銷售兵法和攻略,也無意販賣成功學。在本書中編者集結了《南方周末》近幾年來所有關於BAT的精華文章,是對曆次記者對BAT們著名事件的調查報道的一個總結。其中有騰訊、阿裏激烈的金融之戰,也有阿裏上市的曆程,甚至還有近期炒得頗為紅火的百度與“莆田係”之爭。讀者大概可從曆次《南方周末》記者的報道中窺探到大佬們崛起的軌跡,也可以感受一下巨頭們競爭逐利的激烈。
至於書名,編者找了個噱頭,叫作《BAT們的戰爭與和平》。戰爭與和平兩者之間,編者以小人之心揣測了一下,讀者們怕是對火藥味十足的戰爭氛圍會多幾分興趣。誠然,人性當中自私的天性和逐利的欲望是爭鬥和戰爭的根源。在商界,商人對利益的追逐使得商戰的激烈程度不亞於真實的戰場。中國人的天性當中,也似乎對各種戰術比較感興趣。商戰中的種種算計和謀略,再添上勝者的成功光環,其吸引力似乎還遠勝於《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和司馬懿排兵布陣的種種神機妙算。
然而,在一個文明社會的商業領域,絕不應該套用叢林法則的動物邏輯。商業競爭也不應該是一家獨大、贏者通吃的零和遊戲。被忽略的和平,其實才是真正值得人們關注的主題。和平絕不是和稀泥,也不是處處和諧,凡事一團和氣。它是人類最古老的智慧,暗含著人類對自身自私本性行為的克製和反思後,坐下來通過相互妥協創造雙贏的溝通。商業競爭也應該有其規則,大家共同在規則之下展開良性有序的競爭。這個規則不是由強者單方麵製定並宣布的,而是由各方妥協和溝通而產生的,和平背後的妥協才是規則產生的源泉。
殘酷競爭背後,大佬們可以分庭抗禮,也可握手言和。這一切都必須在他們應該遵循的規則和秩序之下。這不光是商業法則,也應當是人間的正道。幫助人們了解成就和現象背後的中國商業市場所匱乏的妥協,正是我們希望通過本書傳遞給讀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