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六指(1 / 2)

我們聽聞石牛和石鼓不翼而飛,深感吃驚,想不到被人捷足先登了。

付老板忙問道:“大師可知是被何人弄走?”

“貧僧也不知。此事說來也蹊蹺,石牛和石鼓本來放在寺廟後麵一間破舊的禪房內,這幾年由於修廟,各種施工隊來來往往,貧僧事務繁雜,不曾留意那石牛和石鼓。等寺門與偏殿完工後,本想將石牛和石鼓擺在寺院中,做為寺廟的一處景點,以供香客觀賞。那曾想,當我帶人到那間禪房去時,卻發現石牛和石鼓不翼而飛。想那石牛和石鼓體積巨大,恐怕有上千斤重,怎麼會說不見就不見了呢。”,年老僧人露出一副不可思議的樣子,喃喃說道。

我們見老僧人言辭真切,不似說謊的樣子,也百思不得其解。

“大師可曾報警?”,錢不缺思索片刻問道。

“報警了!貧僧豈敢不報警,這寺廟雖由我打理,但一切物品都在宗教管理處備案了,這麼大的兩件古物不見,貧僧如果不報警,要是查詢下來,那是百口難辯,說不定有牢獄之災啊。”年老僧人急急回道。

“既已報警,不知後來警察查的如何?”,我想知道結果,忙問道。

“沒有結果。警察來過幾趟,做了勘查與筆錄,查了一陣,因為一來不知石牛和石鼓具體丟失的時間,二來這幾年修繕寺廟時人來車往,根本找不到任何線索,就不了了之了。可惜了我那石牛和石鼓。”老僧人有點惋惜的歎道。

“大師,可否帶我們去看看安放石牛和石鼓的禪房?”,付老板說道。

“可以的,幾位施主隨貧僧來。”,老僧人見付老板提出,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禪房在寺廟最後麵的一個角落處,是寺廟中不多的幾間老建築,比較破舊,被老僧人當做儲物間使用。

當老僧人推開禪房的門時,裏麵除了一些寺廟日常用品外,別無他物,收拾的倒還整潔。

老僧人指著禪房正中的兩處空地告訴我們石牛和石鼓以前就是擺在那裏的。我們上前看時,隻見空地上還依稀有些印記。想必石牛和石鼓放在此處有些年頭,也有些重量,竟連地板都壓出印記。

“大師,在石牛和石鼓丟失以前,是否有人來詢問或者參觀過?”,付老板見實在找不到任何有價值的線索,抱著一絲希望問道。

“沒人來過,老僧來到寺廟幾十年,石牛和石鼓放在此處,一直無人問津。”老僧人肯定的說道,但過了一會,又有點好像自言自語地道:“有個人,不知道算不算來過,我也搞不明白”

“大師,此話怎麼說?”,付老板聽了也有些摸不著頭腦。

“半年前,有個年輕人來到寺廟。”老僧人皺了皺眉,繼續說道:“他說他是學生,在此寫生,一時太投入,錯過了回城的公車,想借宿一宿。貧僧見此人眉清目秀,舉止文明,不像歹人,本著出家人慈悲為懷,就收留了他。由於當時正在修建寺廟,到處都是堆放的各種材料,隻有此間禪房略有空處,貧僧便讓他將就著在此過了一夜。”

“那他走時,石牛和石鼓是否還在?”,我問道。

“在的,我確定。”,老僧人肯定地說道:“因為他走後,我來收拾過這個禪房,石牛和石鼓安然無恙。”

“大師,您是否還記得他的樣子,或者說他是否有讓人記憶深刻的特征。”,付老板接著問道。

“讓人記憶深刻的特征?……”,老僧人一時陷入了沉思,我們在一旁靜靜地等著,生怕打斷老僧人的回想。

“他個子不高,瘦瘦弱弱,臉有點白,好像營養不良似的,哦,頭發比較長,還天生帶點卷,一身黑衣黑褲。背著一個黑色的吉他包……”。

“黑色吉他包!大師,您確定?”我們三人異口同聲道。

“是的,黑色吉他包!貧僧當時還好奇的問過他不是來寫生嗎?怎麼背著吉他呢?。他告訴貧僧他學的是美術,但愛好音樂,所以一直吉他不離身,寫生累了,就彈彈吉他,解解乏。所以貧僧也沒有多在意了。這個有什麼特別嗎?”老僧人有點奇怪的問道。

“不知道是不是同一個人?”,我們便把在飯店門口發生的事告訴了老僧人。

老僧人聽了感覺有點不可思議,說道:“如果真是他,也不能確定就是他盜走了石牛和石鼓,他一個人也不可能無聲無息的弄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