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古書而已,在葉雪怡的印象中,古代都是落後的,雖然有不少傑出的精粹,但是,和現代的全麵科學普及比起來,一定是差了十萬八千裏的,還有什麼機關術,雖然傳說玄奧,不過,有理智的人都不會相信,她也不太相信。
鄧文濤聞言,放下了手中的古書,轉頭往葉雪怡看去,“可不要小看了古人,古人的智慧,不是咱們能夠揣測的,你知道外公能有今天的成就,源於何處麼?”
“唔?”
葉雪怡愣了一下,不知道鄧文濤為什麼突然會問這樣的問題,難道不是靠他日積月累的努力換來的麼?
要說葉雪怡這輩子最崇拜的人是誰,那可能是他的外公,絕對沒有之一,關於鄧文濤的傳奇,她也是最了解的。
鄧文濤道,“當年,我還和你一般大,我的老師給了我一部書,讓我日日研讀,不可荒怠,並告訴我,什麼時候把書翻爛了,爛到不能再看的時候,便能算是學有所成了,當時我的老師是國內,乃至國際機械係領域的專家,我絲毫都不懷疑他的話,從那以後,我便日日研讀那部書,一讀就是二十多年,在我四十五歲的時候,那部書終於被我翻爛了,沒法再看了,其中內容早已爛熟於心,也就是再那一年,我進入了國家科學院,同樣也是在那一年,我從那部書中悟出了意識建模術。”
葉雪怡聽了,瞪大了眼睛,這還是她頭一次聽到鄧文濤講起意識建模術的來曆,“外公,那本書叫什麼名字,怎麼這麼神奇?”
“那本書很普通,現在很多地方都能買到,隻不過當初我那位恩師給我的,是他手書的完整版。”鄧文濤望著窗外,似乎是在回憶,好片刻,這才轉過臉來看向葉雪怡,“那本書,叫《墨經》!”
“墨經?”葉雪怡愣了一下,“就是外公你一直讓我讀的那本墨經?”
鄧文濤微微頷首,“墨經雖然隻有六部,但其中所含的認識論、邏輯學、時間、空間、物質結構、力學、光學、聲學、代數、幾何……,可謂是包羅萬象,堪稱機械學總綱,我那意識建模術,便是從中領悟而來。”
葉雪怡已經相當的驚訝了,從她識字開始,鄧文濤便讓她讀《墨經》,但在她看來,那隻不過是一本普通的讀本,現在咋聽意識建模術是從墨經中來的,她如何能不驚訝,就那本隨處都可以買到的書裏,會隱藏著這麼強大的奇術?
頓了頓,鄧文濤道,“墨經的博大精深,你還體會不到,如今的《墨經》是西漢文學家劉向收集編纂而成,之前經曆了秦皇大火,又經曆漢武罷黜,是以墨經中收集的墨家經文很少,隻六十三篇,實在可惜,這部《天工造物》是從戰國墓中來,必定要比墨經完整,我的意識建模術已經碰到了桎梏,輕易無法再進,如果想再做突破的話,恐怕就得從這《天工造物》中去尋找答案了。”
原來意識建模術是這樣來的,葉雪怡倍感驚奇,心中暗暗決定,以後一定要好好研讀一下墨經,她的天資不算差,但在意識建模術上的造詣卻有限,時至今日也隻是皮毛而已,尤其是在聽鄧文濤說了意識建模術那逆天的能力之後,平生頭一次,她對這門從小開始練習的枯燥術法有了如此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