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籌備過程非常簡單,很難說有什麼周密計劃。柳傳誌和王樹和的第一個想法相當默契,就是在自己熟悉的同事中間尋找誌同道合的人。第一個要獵取的目標是張祖祥。張是計算所第八研究室的副主任,也是計算所裏小有名氣的人物,這主要應當歸功於他在計算機知識普及方麵的努力,以及聽過他講課的三千弟子為他揚名。他的最為過人的長處,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依靠本能為自己選擇朝哪個方向走去。他在1958年進入沈陽機電學院,恰逢政府在大學裏組建計算機專業,於是他選擇到中國科技大學去學習計算機。這是第一次選擇。畢業後本來分配在大連的一個研究所裏研究組合機床,他卻以學非所用為由要求調到計算所來。這是第二次選擇。最近幾個月裏無論是國家辦廠還是私人辦廠,都來找他。看來他麵臨著第三次選擇:曾茂朝所長就曾要他到計算所屬下的科學儀器廠當總經理,被他婉言推辭。科儀廠的員工金燕靜離職出去創辦信通公司的時候,也來請他同行。
那一天兩個人推著自行車繞中關村遛了兩圈,金費盡口舌,張還是不去。他說他是“搞技術的,不會辦公司”。幾周之後,柳傳誌走進張祖祥的家。那時候張住在中科院的集體宿舍,是個“筒子樓”。“筒子樓”也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居住史上的一大奇觀。樓上樓下都被一條走廊貫通,兩邊是一個挨一個的房間,門對門,一層樓能住幾十戶人家。大家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走廊裏做飯,並且共用一個廁所。張祖祥一家四口人住在一間15平方米的房子裏,兩個孩子分睡上下鋪,旁邊是一張雙人床。到了晚上,等孩子睡覺了,他把簾子一拉,就把資料攤在床上看。這一天柳傳誌坐在他的雙人床上,掏出一盒“香山”遞給張祖祥。張注意到那煙是帶錫紙的,買一包要花三毛四,不禁納悶。他知道柳傳誌從來不抽好煙,平時抽兩毛七一包的“八達嶺”就不錯了,今天這是怎麼了?柳傳誌帶來了自己的計劃。他承認自己手裏沒有多少錢,隻有曾茂朝允諾的20萬元開辦費,還可以免費使用傳達室的小平房。公司將來無論大小,都不屬於自己,是國家的。不過,這一切在他看來都不是問題。他充滿激情地邀請張加入到這個事業中來,然後便在團團煙霧中瞪著眼睛等待張的回答。
對柳傳誌這個人,張是熟悉的。盡管他的年齡比自己小很多,但是“他的人格魅力,他的才能,還有他的坦誠和容易交往,早就吸引了我”。1976年“四人幫”倒台以後,柳寫了一篇文章到大會上去發言,“那才叫精彩,聲情並茂”。那場麵到現在已經8年了,可張總是不能忘記。張以一個科技人員的頭腦估量眼前的柳傳誌,當即在心裏開列下麵兩條:這是個有眼光的人,能成大事;這是個正派人,不會在你背後捅你一刀。他能團結一幫人。這念頭促使張祖祥一口答應柳的邀請。多年以後,張回想起那一刻仍然分外激動。“我這人其實本事不大,經常判斷錯誤,但那一天,我做出了一生中最英明的決定。”王、柳、張三人端坐張家鬥室中討論公司未來,一致認定當務之急是招兵買馬。他們希望公司的隊伍具有一些潛在的特征:既本分,又能幹;既有成就,又不滿足;既有忠心赤膽,又有反叛精神。他們多年來始終在計算所的圈子之內,此刻用眼睛在周圍的人中搜索,當場點出一連串人名。
那時候有教養有誌氣的人是選擇去做科學家,而經商的名聲並不好聽,書生下海雖然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其實大都是“逼上梁山”。第一批名單頗費周折,然而說服人家加盟就更費周折。三人分頭去遊說,三個星期以後,公司已經有了一支小小的隊伍。今天我們記錄聯想曆史,這些人應是其中一頁。其實他們在那個大院子裏沒有什麼特別,隻不過是一些對現實不滿,而又苦無出路的工程師,遇到有個人揭竿而起,便湊到一塊兒。除了我們已經提到的三個人,還有賈緒福、周曉蘭、賈婉珍、馬文豹、李天福、謝鬆林、王世英、龐大偉。這龐大偉不善言辭,但卻手勤腳快。這一天他在上班路上經過小平房,看到這一行人忙裏忙外,笑語一片,就跑來幫忙,忙完了坐下來聽他們說些什麼,柳傳誌以為是張祖祥請來的,張祖祥以為是柳傳誌請來的,所以誰也沒有拒絕,於是他成了這支隊伍的第十一人。
現在大家要在“小平房”裏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他們在後來的歲月裏都被叫做“創業元老”,受到人們景仰,其實當日的氣氛並不莊嚴,在外人看來還有點像是一個玩笑。屋子裏麵空空蕩蕩,滿是灰塵,所以會議的第一個議程是搬運桌椅和打掃衛生。忙完之後大家再次坐下。那時候誰都沒有專門的辦公位子,連總經理和副總經理也沒有,三個長條凳上坐著公司的全體員工。就像我們在前麵提到的,這一天沒有通常公司成立儀式上的任何議程,甚至沒人宣布公司的成立。“不過,”張祖祥說,“我認為那一刻就是公司的開始。”可是公司連自己的名字還沒有呢。於是大家開始想名字,吵了半天,還是不能統一。這些人在迄今為止的生涯中,隻會做學問,搞技術,從來不知道公司為何物,更不會懂得公司名稱的要旨在於簡潔明快、朗朗上口,在內部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對公眾則具有感染力和煽動性,也不會像西方人那樣,拿自己名字的字頭給公司命名。但是大家都認為,在公司的名字裏,不能沒有“中國科學院”,這招牌既響亮又實用;不能沒有“計算技術研究所”,因為它是中國計算機科學的聖殿;不能沒有“新技術”,因為誰也不甘心把自己混同於街頭倒買倒賣的小商販;還不能沒有“發展壯大”的含義,因為那正是每個人的夢想。所以,當會議結束的時候,大家終於確定了公司的名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新技術發展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