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君心不樂學(1 / 2)

大姨父略帶調侃的回答,真正的目的是打消乾清心裏的那種顧慮。畢竟乾清的問題裏滿是怪誕和憂鬱的味道,而這不是一個涉世未深的孩子該有的。長輩們總希望孩子能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中長大,期盼孩子在童年時有孩子該有的天性,而不是一天到晚的傷春悲秋。乾清聽了大姨父的回答,不服氣的回應道:“我就要成為大人物,像張林那樣的大人物!”

“你說誰?張林?”大姨父有些疑惑的問道,他並不知道二姨媽給乾清說的那個關於農民的故事。

“對啊,他是我的大英雄,你竟然不知道他?”乾清略帶譏諷,而後解釋道,“他是幫助農民伯伯們解決了麻雀吃稻米問題的大英雄”。

“是嘛!這麼厲害啊。”大姨父忍住笑意繼續說道,“那他和奧特曼誰更厲害?”

“當然是他,奧特曼是假的,我從來沒見過真正的奧特曼。”乾清一臉不屑的說。

“你小小年紀,知道什麼是真?什麼是假嗎?”大姨父若有所思的問。

“我當然知道啊,我沒見過的東西就是假的,我見過的就是真的。”乾清驕傲的回答道。

“那你想上學嗎?”這個問題大姨父脫口而出,像是醞釀了很久。

“上學是什麼?”乾清不解的問。從乾清出生到那個年紀,基本都是在長輩的照顧下成長的,這是他第一次聽到“上學”這個詞,難免會有所疑問。

“上學就是去學校上課。”大姨父認真的回答道。

“那學校是什麼?上課又是什麼意思?”乾清打破砂鍋似的,想要問到底。

“學校是一個有很多孩子的地方;上課就是這些孩子坐下來,聽老師講故事;而老師是一個專門講故事的人,他會講好多故事,可比我多得多。”大姨父一點一點的解釋道。

“老師真的會講那麼多故事嗎?”乾清半信半疑的看著大姨父,“那我想上學”。

乾清第一次說這話的時候是五歲半。那年的秋季,乾清父母給他報名了離店裏兩公裏不到的一家幼兒園。這幼兒園雖然離家不遠,但是要過一條寬廣的馬路,馬路上時常車水馬龍。因此,每天都是大姨父騎著借來的自行車借送乾清。在幼兒園讀了大概一個學期,乾清就不想再讀了,事實上他從上學的第五天開始就有了這樣的想法,上學令他感到無趣,一點也不像大姨父說的那樣,抵觸的種子在他心裏漸漸發芽。當時的幼兒園不分小班中班大班,和現在的有很大的區別。當時幼兒園建議孩子的入學年齡是四歲以上,六歲以下。幼兒園的老師會教拚音,教基本的算術,但是不會像現在的幼兒園這樣帶著孩子做遊戲,給孩子講故事。但是老師教的,乾清基本上是不聽的。那時候乾清每次上課都不是很安分,這導致了乾清的漢語拚音和算術特別差。即便是現在,乾清的漢語拚音仍然很差,他還是分不清前鼻音和後鼻音,但是算術卻有了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