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回府(1 / 2)

不過因為有鎮國公府坐鎮於此,所以雍州邊境一直都沒出什麼大亂子。

鎮國公就是已退休致仕的鎮東大將軍李容齋,李老將軍膝下有三子一女,女兒早年送去深山的庵堂裏去了,結果丟失了到現在還未找回來,這是鎮國公夫婦一生的痛。

而三個兒子,分別是長子定遠、次子定東、三子定北,三人的名字都起得很有特色,讓人一聽就知道他們的老爹李大將軍對他們寄予的厚望。

而他們也都沒有辜負父輩的期望,各個都長成了頂立地的男子漢大丈夫,成為了戰場上令敵人聞風喪膽的新一代戰神。

隻是功高震主,近年來李氏一族已經6續被迫交出了不少兵權,行事也從不敢張揚。

但即使如此,在雍州這片土地上,老百姓們依舊隻知有鎮國公府李氏,而不知有皇帝。

就是被分封至此的大皇子雍王,在明麵上對於鎮國公府一脈也是敬重非常的。

而到了第三代這裏,本來更有出息的嫡長孫李長淵卻壓根兒就對帶兵打仗不感興趣,反而一心撲在了經商做生意上,且從就在這方麵表現出了極大的賦。

從他八歲開始做成了第一樁生意,到得如今已經數年過去了,他名下的各大商行鋪子已經差不多開遍了全大祁朝。

而作為他展的大本營,原本荒涼不甚繁榮的的雍州,如今也早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就算比不得揚州、荊州那等自古繁華富庶之地,也差不太遠了。

而且他不止做大祁本國的生意,甚至還將商路擴展到了大祁以外的地方,就連那些異族他也一視同仁,並不存在特別的偏見。

在他眼裏,沒有什麼同族異族之分,隻要能給他帶來生意,帶來利益,那就都可以來往。

畢竟異族人手裏的貨物與銀子並沒有什麼錯兒,他是生意人,何必與銀子過不去?那些什麼國仇家恨民族大義之類的東西,太高大上了,與他這樣的閑散商人沾不上邊。

為這,李長淵沒少被家裏的一幹老少爺們兒念叨喝罵,他忘本,他對不起祖宗,他對不起他們父輩辛苦打拚下來的家業,對不起大祁朝上上下下的百姓!

雖然因著他與那些個異族開通了商道而使得邊境和平繁茂了許多,連帶得戰爭也少了,但是這依然沒有改變家裏人對他“不務正業”的偏見,每次見了都是一番痛心疾的數落。

不過吧,許是生骨子裏就有些拗性,有些獨,所以李長淵是向來也不將這些話放在心上的。

當然,他所創下的商業王國究竟有多大,李氏一族的人都沒有個清晰的認識,隻知道他常年在外頭跑,三兩頭不著家。至於外界的人,那就更不知道了。

在李氏族人的印象中,李長淵那是多尊貴多講究的一個人啊,這樣的人適合當商人麼?適合斤斤計較麼?又能做得起來多大的生意?了不起別人看在他是鎮國公府大公子的份兒上讓著他一些罷了。

所以他們都不認為李長淵能做出多大的成績來,隻當他一直都借著做生意的由頭在外頭閑逛撒野罷了。

年輕人嘛,性子沒個定準,不喜歡被束縛住了,這也是人之常情。

再了,除了李長淵這個基因突變的嫡長孫之外,其他的孫輩們還是很正常的,骨子裏都是熱血而好戰的,就是幾歲大的重孫子李韜也整棍棒不離手,纏著人教他練武。

而李長淵呢,作為李氏一族的嫡長孫,都在外邊兒野了這麼久了,如今都是二十二三歲的人了,早過了弱冠之齡,卻連個老婆都沒討著,兒子那更是沒影兒的事。

要知道跟他同歲的二侄子連兒子都有了。幾歲的三侄子也有了媳婦兒,就他這個年歲最大的大哥還單著,沒個著落。

所以不能再放任他這麼下去了,一定得將他召回來,不服他讓他成家立業吧,起碼得先將這個心定下來。若是他死強著不回,那就親自去將他綁回來!

以上這些就是李長淵的老子李定遠的心聲。

隻是這一次不等他去將人綁回來,人就已經自個兒趕回來了。

這可是破荒的頭一遭,李定遠起先還有些不信,別不是門房的看錯了吧?隻是等到李長淵大步出現在他麵前時,他才算是真的相信了。

李定遠才剛從軍營裏回來沒多久,身上的盔甲都還沒換下去,猛不丁見到幾個月沒見到的兒子,一時間竟是怔在了那裏。

李長淵趕著回來,身上也是風塵仆仆的,見到自家老爹一臉傻相,他就是一笑,眉頭一挑,“怎麼,爹見到我回來高興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