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倒是給我安排個好差事,”太後看了八福晉一眼,臉上的笑容收了起來。她可是一直不滿意這個孫媳婦的。想著這段時間的傳言,竟發現八福晉是個善妒的,隻可憐她的老八乖孫喲,攤上這麼個福晉。
“我才能知道多少事兒,”已挺著個肚子的十福晉現如今爽朗中透著一股子準媽媽的味道,笑道,“還得是皇瑪嬤見多識廣。”
“我已經離開蒙古多年了,知道的未見有你多,”太後笑了笑,卻也沒等十福晉再說話,就問其他眾人道,“你們可都想聽嗎?”
眾人自然是一致點頭。
“那好吧,反正今兒個也沒別的事兒,咱們就多在一起樂嗬樂嗬吧。”太後也點了點頭,又笑著問道,“由誰先開始說?”
“十三弟妹先來吧。”太子妃笑著說道,“老十三是去送嫁的,他知道必然比太子知道得多。”
“這卻也未必,”十三福晉也笑著說道,“太子是跟在皇阿瑪身邊的,又有什麼事兒能逃得過他老人家的眼睛呢?”
“好,那就我先說,我說的過程中,你覺得有什麼需要補充的,隻管插進來加上。”太子妃也不再推辭,對十三福晉囑咐完之後,又對其他人說道“你們也是一樣,有知道的,或是想問的,都隻管開口說出來。”
“是這話,”太後讚許的點點頭,“就是要大家一起談起來,才顯得熱鬧喜慶。”
“放心吧,皇瑪嬤,”三福晉笑著搭言道,“六公主和八公主是我們的妹妹,她的大喜事,我們這些做嫂子的,一定都是極願意參與其中,共享喜樂的。”
這話倒確實是的,在說起來之後,眾人的發言都還算是踴躍,表示讚歎是最主流的,當然問題也提了不少,多數是關乎蒙古那邊的風俗習慣,其實也未見得她們就不知道,而是要投太後的所好,大殿裏洋溢著一片喜慶熱鬧的氣氛。
正在這時一個小男孩進來了,他大約四、五歲左右的樣子,頭戴玄紅珊瑚頂珠小裘帽,身著湖藍色緞綢夾襖,大紅色的巴圖魯小背心,白狐圍脖兒,腳蹬黑綢麵福字棉鞋,一進大殿就立即給皇太後磕頭拜年,一眼望去,是一個乖巧可愛的孩子。
行完禮,拜完年後,他又給太後獻上自己一大早去禦花園摘的幾枝寒梅,喜歡得太後一把把他摟在懷裏,嘴裏一徑地說:“小十八,真好貼心喲,皇瑪嬤今早起來時還說,今兒除夕沒空去看看前兒才開的那株梅呢,哎呀,難怪皇上那麼喜歡咱們小十八啊!”
十八阿哥一聽太後的誇獎,害羞地低頭,小聲地回道:“皇瑪嬤喜歡這梅花,小十八明兒再給皇瑪嬤摘來,這梅花好香的呢。”
之後殿裏的氣氛洋溢著溫馨,不一會命婦們請安的時候到了。十八阿哥也回到了他額娘的身後。當然不一會就開始了年宴,之前康熙帶著眾阿哥們來給太後見了禮拜了年,然後就帶著阿哥們和一群入宮覲見的官員們們在乾清宮開宴了,而妃嬪,太子妃,皇子福晉們和命婦們則陪太後在寧壽宮飲宴。
寧壽宮的年宴一切都很順利,女人們說著話間或吃點身前的菜品。哈季蘭也被賜座到宜妃身後,吃著品相好看,但是明顯已經涼了的飯菜。很快,這叫哈季蘭吃得胃疼不已的宴會結束了,眾官員的夫人們大部分都退席了。
哈季蘭抽空喂了瑞睿和靜靜這倆小家夥,之後就在太後的寧壽宮裏等待起來,因為晚上還有家宴要參加呢。
哈季蘭等皇子福晉們規矩地在一旁陪著,太後和康熙的妃子們及各位宗室福晉聊著天。在這期間,哈季蘭觀察了一下留下的嬪妃們,這一看就看到了好幾個美人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