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多點多極:構建競相跨越新格局(2)(1 / 3)

廣東除了在2.44萬平方公裏上形成了由廣州、深圳、佛山、東莞四個地區生產總值過5000億元的珠三角核心區外,近年來還加大了包括由珠三角外圍片區、粵東沿海片區、粵西沿海片區的發展步伐,逐步使這些區域構成廣東經濟新的增長極。在這些正在快速成長的區域中,有地區生產總值超過2000億元的茂名、湛江、汕頭等城市。江蘇省國土麵積隻有10萬平方公裏,相當於成都經濟區和川南經濟區麵積之和,但在蘇南有蘇州、無錫、南京三個地區生產總值超6000億元的城市,在蘇中則有南通、楊州、泰州三個在3000-4000億元的城市,在相對落後的蘇北也有徐州、鹽城兩個過3000億元的城市。之所以形成這樣的格局,得益於江蘇省委、省政府長期堅持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從20世紀90年代起,江蘇省先後建立了“五方掛鉤”的幫扶製度和財政、產業、科技、勞動力“四項轉移”製度。在新世紀之初,江蘇省委就提出了“蘇南提升、蘇中崛起、蘇北振興”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2005年、2006年江蘇省又出台了《加快蘇北振興的意見》等,決定讓蘇南十個縣(市、區)在蘇北跨區域掛鉤建設十個開發區,支持南北掛鉤共建蘇北開發區,鼓勵蘇南重大產業轉移項目落戶蘇北。經過多年的努力,江蘇正在改變差距大的現狀。山東省也存在著東、中、西部地區發展失衡的矛盾。為了促進省內區域協調發展,山東提出了“一個龍頭”、“三個突破”、“三個戰略”等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思路。龍頭是支持青島提升發展,專門出台了《關於突出發揮青島龍頭帶動作用的意見》,要求全省上下牢固樹立青島強則半島強、半島強則山東強的觀念,進一步支持和促進青島加快發展。同時,為促進東、中、西三個地域協調發展,按照東、中、西聯動,扶強促弱帶中間的思路,又做出了東部突破煙台、中部突破濟南、西部突破菏澤的戰略部署,旨在推動和形成“東部率先發展、中部加速崛起、西部跨越式趕上”的區域經濟發展格局。並且明確提出煙台市要確保各項主要指標增幅高於全省2-3個百分點,進一步提高GDP、財政收入、外資和出口等主要指標占全省的比重,在發展速度、質量、效益、社會發展等方麵全麵趕超,形成輻射區域、並對全省有一定帶動作用的區域中心城市。菏澤市則要求抓住省上重點扶持的機遇,把外部扶持與啟動內力緊密結合起來,努力實現發展速度明顯加快,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高。在這一區域戰略推動下,山東的幾大區域板塊,每個板快都有超過2000億元的城市。其中半島藍色經濟區在30000-5000億元的城市有3個,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在2500-3500億元的城市有2個。東部的浙江、遼寧、福建、河北,以及中部的河南、湖南,都呈現出“全域有多極,極中有多點”的格局。四川省地域廣闊,要成為經濟強省,要實現全域發力和全麵推進,必須加快打造和形成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增長極。

二、既契合國家戰略也符合四川省當前和長遠實際

無論從國家當前麵臨的主要任務、實現中國夢的宏偉目標和落實國家重大區域戰略看,還是從適應現階段四川省發展實際、已經具備的條件和發展的長遠要求看,都需要實施多點多極戰略。

1.有利於全麵落實國家任務和重大戰略

多點多極戰略,是四川省努力擔當起更多發展責任,在實現強國夢中寫好四川篇章的重要舉措。我國要成為經濟強國,僅靠東部地區“一枝獨秀”顯然不行,同樣也要培育多點多極,尤其是要培育一些有潛力的經濟增長極,來帶動廣大中西部地區發展。四川作為西部經濟大省,目前經濟總量在西部地區占22%左右,並且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是國家重點培育的西部新的經濟增長極,完全有條件加快發展。國家從全局上需要四川省迅速壯大經濟規模和增強經濟實力,強化和提升區域整體實力,在諸多領域中建立起明顯競爭優勢,在我國的發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多點多極戰略,是立足四川省發展實際,主動和積極呼應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它能夠將中央的要求和四川省發展的需要有機結合。當前,中央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基本思路是率先在西部地區形成一些支撐點,並在以線串點,以點帶麵的基礎上,擴大開發範圍和提高開發強度,即依托中心城市和交通幹線,實行重點開發。這些點可能是城市,可能是多個城市構成的軸線,也可能是由城市群構成的網絡。深入推進西部開發,就是要加快這類條件相對較好的重點地區發展,形成更強的輻射和帶動能力,支撐西部大開發向縱深推進。目前滿足這些要求的支撐點,主要分布在成渝地區、關中天水地區、北部灣地區,以及一些省會中心城市和重要交通幹線的樞紐城市,其數量並不多。其中四川省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數量多,密度大,經濟總量占西部的近四分之一,產業水平在西部最高,是構建支撐點條件最好的區域之一。實施多點多極戰略,完全與國家戰略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