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對外貿易方式,堅持一般貿易與加工貿易並舉、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並重,大力發展一般貿易,努力擴大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加快發展加工貿易,推動轉型升級,促進二、三線城市縱深發展。發揮成德綿城市群連片效應,打造中西部地區承接加工貿易產業示範區。積極發展服務貿易,做強成都國家級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培育省級服務貿易特色示範基地,形成以成都為核心、多城市協調發展的服務貿易空間格局。
加強進口促進外貿平衡,擴大先進技術、關鍵設備、重要能源資源等產品進口,鼓勵專利、技術許可等軟技術進口,適度擴大消費進口。依托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優勢建設進口商品展銷中心,提升中國西部國際采購商大會的進口功能,打造全國重要進口商品集散地。從“四川製造”邁向“四川創造”
根據成都海關對2012年四川省進出口行業結構的分析,工業製成品比重顯著上升,初級產品和工業半製成品比重下降,高新技術比重逐步上升,出口結構進一步優化是2012年四川對外貿易的一大亮點。
2012年,四川出口初級產品8.6億美元,下降5.9%;出口工業半製成品52.5億美元,增長10.5%;出口工業製成品323.5億美元,增長38.5%。其中,高新技術產品占出口工業製成品的的比重為45.5%,增速為51.3%,實現了高速增長的同時結構調整和效益優化的轉變。除此之外,一些重大裝備製造業,如大型發電機組、冶金化工成套設備、工程機械、石油鑽采、鐵道機車車輛等產品,也具有較強的市場開發潛力。
過去,我們出口上百萬條褲子才能換一架飛機;現在,我們也開始出口發電設備、石油鑽機、集成電路和便攜式電腦等高價值商品,“四川製造”正在邁向“四川創造”。
3.加快走出去步伐
鞏固和擴大對外工程承包,發揮四川在水電、路橋、新能源、化工、谘詢設計等領域的優勢,突出龍頭帶動作用,推動行業企業集群式“走出去”,帶動各類商品和成套設備出口。
加強境外技術合作,增強企業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創新能力。支持省內具備實力的企業通過境外並購、股權置換、設立研發中心等形式,獲取知識產權、人才和品牌,實現快速擴張。
積極穩妥推動境外投資,注重對外工程承包和境外投資同步發展、在川央企和本同企業同步發展、發展中國家傳統市場和發達國家高端市場同步發展,引導四川省優勢加工製造業企業建立海外生產基地和產業園區,加強與境外礦產開發和農業合作,提升資源保障能力。
4.深化多層次區域合作
要以“三向開放”為目標,推進國際合作。推進西向開放,加強同中亞、西亞、歐盟重點國家和目標企業的貿易合作;擴大南向開放,拓展與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巴基斯坦等東南亞和南亞國家的雙邊貿易和外經合作,加快融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構築南向國際經濟走廊;提升東向開放,擴大與日韓產業鏈合作,推進與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省州合作。加快建設新川科技園、中法生態園,推動與英國、德國、美國等進行等產業園區合作建設。
要進一步深化與台港澳地區合作。充分利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和《海峽兩岸投資保護與促進協議》,深化與台灣電子信息、現代農業和旅遊等方麵的合作。利用《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深化與港澳地區的合作,抓住成都被確定為國家商務部“落實CEPA示範城市”的機遇,積極創建港澳現代服務業園區,設立CEPA促進中心,建設CEPA產業合作示範基地。CEPA詮釋及內容
CEPA的全稱以中文直譯是“緊密經濟夥伴安排”。CEPA的英文是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CEPA主要是指“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和“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以下簡稱“《安排》”)。它主要包括“《安排》”協議、附件以及從2004年至2012年簽署的《〈安排〉補充協議一》到《〈安排〉補充協議九》。
CEPA是“一國兩製”原則的成功實踐,是內地與港澳製度性合作的新路徑,是內地與港澳經貿交流與合作的重要裏程碑,是內地與香港、澳門單獨關稅區之間簽署的自由貿易協議,也是內地第一個全麵實施的自由貿易協議。
要進一步加強國內區域合作。重點推進與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重點區域的合作;深化川渝合作,加快推進成渝經濟區建設;完善對口支援機製,探索與援建省(市)建立產業合作長效機製,進一步拓寬與援建省(市)的合作區域、領域和渠道,實現全域合作;強化川滇、川黔、川桂、川陝合作以及與其他周邊省(市)合作,加快出境出海大通道建設和優勢資源聯合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