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加強黨的建設:為推動各項事業發展(3)(1 / 2)

統籌城鄉為基層黨建帶來了新機遇。一是受到了教育,通過城鄉黨員互動、網絡交流,提高了政策水平、科技文化素質、致富技能,增強了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本領。二是落實了權利,城鄉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得到更好保障,行使權利的渠道進一步拓展。三是體現了價值,統籌城鄉基層黨建為他們提供了發展的新機會和發揮作用的新平台。四是得到了實惠,統籌城鄉基層黨建有力促進了農村生產生活方式變革,推動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推進了城鄉生產生活服務的規範化、係統化,使基層群眾在統籌建設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城鄉統籌變革也帶來了新挑戰,特別是對基層黨組織的設置形式、活動方式、功能發揮以及黨員的發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帶來許多新的挑戰。城鄉統籌黨建體製涉及到一係列利益協調、組織設置和工作模式的調整。比如,撤村並社區的快速轉型、農村社區化管理體製、城鄉流動黨員增多引發的利益協調、新經濟新社會組織增多等,需要深化城鄉黨建統籌工作。與此同時,城鄉之間基層黨組織建設發展不平衡的矛盾也日益凸顯。由於社會結構變遷導致的人員流動、身份多元、產業業態多元等情況出現,使得基層組織設置和運行都麵臨著重大的調整壓力。

從區域、城鄉、機構性質等多個層麵來看,基層組織建設也表現出發展不平衡的特點,主要存在以下三個問題:一基層黨組織結構失衡,不適應城鄉統籌社會的要求。黨員隊伍年齡結構不合理,知識結構、年齡結構、村莊結構有著很大的不平衡性。農村青壯年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大量流失,農村黨組織出現老化和空心化的問題。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在流動黨員和“兩新”組織中難以發揮,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無法有效覆蓋是突出問題。二是部分基層群眾對少數黨組織的認同感降低,製約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發揮,直接影響黨的執政基礎。三是組織功能定位缺乏係統化。由於省情和經濟發展現狀,各地黨組織之間的差距主要體現在黨員結構、文化素質等方麵。加快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就必須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以黨的組織資源影響、帶動進而優化配置各類發展資源,尤其是促進城市各種生產要素和發展資源向農村流動,把黨的組織力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力,使黨組織始終成為“兩化”互動的堅強領導力量,使黨建工作始終成為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三)緊扣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重點任務

劉雲山同誌指出,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就是要推動基層黨組織完善服務群眾職能,提高服務群眾能力,建立有利於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組織架構,健全聯係服務群眾機製,強化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基礎保障。加強基層黨建工作,需要打破傳統的基層黨組織之間相互分割的封閉性和狹隘性,在鄉村之間、城鄉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中優化配置資源,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幫互助、發展共進,使基層黨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統籌城鄉基層黨建新格局實際上是黨自身的一種轉型,資源配置的一種再調適,打破過去基層黨組織資源分配不均衡,賦權於基層黨組織,從人力、物力和財力上改變基層黨組織缺乏容納社會新興力量的束縛,發揮好表達公共利益和整合公共利益的職能,重塑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使基層黨組織真正成為中國共產黨堅強的基石。

從2012年3月以來,四川省以縣(市、區)黨委為實施主體,從黨支部入手,對全省18.6萬個基層黨組織現狀進行調查分析。這次大調查,基本摸清了全省各領域基層黨組織的運行現狀,全省185844個基層黨組織,劃分為先進的占36.8%,一般的占56.1%,後進的占7.1%。各級黨組織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細化量化分類定級的具體評價標準,推進“三分類三升級”有效開展。“三升級”的考核目標為,在一個縣(市、區)範圍內,村(社區)先進黨組織爭創全國全省全市先進黨組織年提升率達10%以上,一般黨組織爭創縣級以上先進黨組織年升級率達15%以上,後進黨組織年轉化率達90%以上。為構建靈活高效、貼近需求的基層黨組織服務體係提檔升級奠定了深厚的現實基礎。為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引導各級黨組織強化整體功能,省委組織部出台《關於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意見》,特別強調各級黨委和組織部門突出服務發展、服務群眾主題,引導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爭創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爭當為民務實清廉型黨員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