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的影響是全球性的。全球氣候問題是全世界麵臨的共同問題,對發展中國家來說還是更大的問題。因為氣候變化的影響在到達富裕國家之前,首先強烈地衝擊到發展中國家。無論是哪個國家,如果不應對氣候變化,都可能麵臨巨大的損失。
2009年底,100多個國家的元首或首腦,以及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齊聚這次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在過去兩年的談判中,我們已經看到一些重要議題明顯成熟,比如對采伐森林的限製、如何在技術方麵實現減排等。目前,我們仍在減排的份額、資金等少數關鍵性政治議題上受阻,需要各國的領導層拿出實際可行的解決方案,氣候大會的議題才會得以“開鎖”。
在《全球氣候》這部分,讀者將看到拉梅什、斯特恩、田中伸男、葉普、布勞恩、赫澤高、卡斯坦森等七位外國政要圍繞本次峰會答記者問的內容。峰會之前,有人認為,談判若失敗了,責任在發達國家;國際能源署官員則就低碳經濟做出了大膽預測,並希望哥本哈根會議能夠給投資者一個明確的信號;在氣候變化的討論中,農業應該占什麼樣的地位?……
★拉梅什:談判若失敗,責任在發達國家(2009年12月16日)
當地時間15日23時(北京時間16日6時)許,此次哥本哈根大會的一部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稱《公約》)之下的長期合作行動工作組(LCA)舉行了又一次會議。
此前,LCA為陸續抵達哥本哈根的各國部長和元首們準備的主席文本(Chair’s text )也已擬定。
此時,印度代表團團長、環境部長拉梅什準備結束一天的工作。印度代表團辦公室的氣氛也算輕鬆了一些,代表們有說有笑。
印度是此次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談判中的關鍵角色,與中國、南非、巴西同為“基礎四國”。在離開會場前,拉梅什接受了CBN記者的獨家專訪。
CBN:你認為此次大會的談判現在是否還能繼續下去?
拉梅什:我不知道。整個16日的進程很關鍵。我們明天看吧。
CBN:兩條軌道(2007年巴厘路線圖規定的《公約》與《京都議定書》雙軌談判)能否得到維持?
拉梅什:談判必須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和巴厘(路線圖)下進行。
(這時,有一位身著類似外星人的服裝、模仿外星人語氣的示威者打斷了采訪。
示威者:你是氣候領導嗎?
拉梅什:這要取決於什麼氣候了。
示威者:我們希望印度站出來!
拉梅什:……)
CBN:目前似乎應該有人站出來,作出讓步了?
拉梅什:顯然應該是(《京都議定書》之下的)附件1國家(編者注:即簽署《京都議定書》並承諾量化減排的發達國家)。
CBN:你是否認為現在發達國家承諾的減排目標不夠?
拉梅什:太不夠了。他們有曆史責任,也有現實責任。他們正試圖將他們的責任轉嫁到發展中國家頭上,比如印度、巴西。當然還有中國。
CBN:在一些核心問題上,印度是否還能作出讓步?
拉梅什:哪些核心問題?印度不會接受強製減排,不會設定一個排放上限,不會接受對印度國內資金資助的自主減緩(氣候變化)行動的核查。印度不會妥協。當然,得到(發達國家)資金援助是另外一回事。
CBN:基礎四國現在能否得到非洲國家的完全支持?
拉梅什:我們正在努力。
CBN:我們(基礎四國)會和非洲國家達成妥協嗎?
拉梅什:我們要把非洲國家拉進來。我們也必須與小島嶼國家彌合分歧。
CBN:澳大利亞代表此前發言說,非洲國家14日聲稱退出談判之舉隻會阻礙談判。
拉梅什:誰說的?傘形國家(編者注:傘形國家指歐盟之外的發達國家,澳大利亞是其一)?無聊的說辭。
CBN:如果哥本哈根大會隻能談出一項政治宣言,你認為責任在誰?
拉梅什:你的意思是說遭遇失敗?發達國家,毫無疑問,附件1國家應為失敗負責。
CBN:為什麼?
拉梅什:他們(附件1國家)沒有盡到他們本應負起的責任,還(從原先的立場上)退後了。他們沒有為(《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作出可信的承諾。而且,他們以前說要在2020年停止(增長排放量),但他們現在反悔了。沒有這個,那還談什麼?
CBN:目前談判主要僵持在這一點上嗎?
拉梅什:不僅如此。美國等傘形國家與歐盟的分歧也很大。歐盟希望美國繼續保持LCA成員的身份,而現在美國做得很不夠。
★斯特恩:氣候變化——中國與哥本哈根全球協議(2009年9月14日)
尼古拉斯·斯特恩勳爵是世界上最忙的經濟學家之一。自2006年出版《斯特恩報告》後,他成為聚光燈下的公眾人物:會見不同國家的首相、主席、部長、經濟學家和評論員,並多次公開講演,人們希望當麵聆聽他所創新的氣候變化經濟學以及全球協議的政治經濟學。“這的確意味著在時間方麵的巨大壓力,但我認為這是非常值得的,因為這是我們這個世界所麵臨的最大挑戰”,遠在倫敦的斯特恩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