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說,民生問題是市場經濟發展的核心。因為如果不是這樣的話,美國的經濟學家就不會謀劃在未來多少年之內,美國要如何接受多少移民,生育多少孩子,增加多少人口,由此又能使美國的經濟規模達到何種水平了。
今天,在經受國際金融危機嚴峻考驗之下,各國政府都更是倍加重視經濟發展和民生幸福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民生問題既是一個事關社會安定問題,但更是一個關係到經濟發展的動力機製問題。非但經濟危機是如此,在經濟正常運行的情況下,經濟與民生也是各國政府工作的重心所在。
在《經濟與民生》這部分,讀者們將看到李光耀對兩岸經濟合作前景的展望;布什和普京在當選總統後麵對記者的提問,對未來經濟發展和民生問題的設想;施羅德對德國稅收改革的高度評價……
★希拉裏:暢談環保、節約能源問題(2009年2月22日)
【中國日報網】: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中國日報網《環球對話》節目,我是清華大學的齊曄教授,今天的嘉賓是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我們將和她一起討論環境保護、能源和氣候變化問題。首先,我們的網民非常感興趣地想了解您的家庭、您、還有克林頓總統、女兒切爾西在環保、節約能源方麵的做法是什麼?
【希拉裏·克林頓】:首先謝謝您讓我有機會能和(中國的)網民交談,非常高興看到您把重點放在能源效率和氣候變化這麼重要的話題上。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努力有意識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譬如說我們會用一些小型的日光燈和不太耗電的燈泡,另外我們安裝了隔熱窗,我們也做垃圾回收,除非沒有別的選擇,我們盡量減少一些需要填埋的垃圾。
另外,我丈夫克林頓的基金會正在世界各地40多個城市推行一個與氣候變化有關的項目,他們從事著提高能源效率及其相關的工作。我們在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時我們也在不停的問自己,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中國日報網】:謝謝,您在此次訪問中強調了積極合作,您能否對中美如何推進在環保、能源以及氣候領域的合作做一下詳細的說明?
【希拉裏·克林頓】:原則上來講,作為我和楊潔篪外長昨日宣布的協議的一部分,(中美之間)要繼續進行戰略經濟對話,美方由我和財政部長共同牽頭。(在這一對話機製中)最重要的軌道之一就是清潔能源和氣候變化,我們想在兩國、以及兩國的商業機構學術機構和公民之間建立一係列的夥伴關係,舉行一係列的活動。我們希望在年底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上能達成新的氣候變化協定,也希望能像昨天我看到的一樣,發掘更多美中企業間合作發展清潔能源的機會。而且我們(美國)新上任的能源部長朱棣文,也希望通過努力發展更多由美中雙方的研究人員共同設計執行的專利技術產品。美中雙方在清潔能源和氣候變化領域的合作關係還剛剛起步,但我希望雙方的合作能繼續開展下去。
【中國日報網】:這是不是意味著雙方在戰略經濟對話合作框架下達成的有關環保、氣候、能源領域的10年合作框架還會繼續下去?
【希拉裏·克林頓】:是的,我們將在《中美能源環境十年合作框架》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雙方的合作。我很高興看到中國政府對參與哥本哈根會議所做出的努力,我也想看中國的經濟和政策會對減排做出怎樣的貢獻。眾所周知,曆史上美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國家,但今年中國的排放量超過了我們。我們也僅不能按照人均的標準來看排放,也要看絕對的排放量,然後再考慮怎樣逆轉這一局勢,而這將是中美雙方將要擴大對話的領域。
【中國日報網】:毫無疑問中國和美國兩個國家更有理由進行合作,兩國政府正在努力在這一問題上達成一致,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找到(雙方合作的)共同基礎。從1980年到2000年20年間,中國的能源效率增加了一倍。根據“十一五”規劃,在2010年中國要比2005年單位GDP能耗減少20%,而相應的二氧化碳減排量將是歐盟在《京都議定書》下所做減排承諾的3倍。展望未來,這種努力會不會成為一個雙邊合作、或者延續多邊合作的共同基礎?
【希拉裏·克林頓】:沒錯,這就是我們要共同探討的問題。如您所指出的,我們麵臨的挑戰之一就是如何去計算這些排放量。和美國一樣,中國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不過我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還是太高。但正如昨天有一位部長和我談到的,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希望能使用更多的家用電器,也應該這樣。美國和任何其他國家都不應以任何方式對此提出批評。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應該不斷的提高,我隻是希望你們(中國)不要重蹈我們(在能源和氣候領域上)的覆轍。
我們不應再去建造更多燒煤的發電廠,他們的碳排放量還是很大的。我們應該考慮怎樣共同努力,既滿足能源方麵的需要,又不要使溫室氣體的絕對排放數量繼續增加。所以我們將共同探討解決的方法,我很高興看到昨天那樣的開放性討論,因為沒有任何人知道所有的答案,我們應共同努力去尋找新的解決方法,來應對這一全球的共同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