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任務2001年選擇2~3個街道進行社區衛生服務試點,在試點的基礎上,逐步建立適應社區居民醫療、預防、保健、健康教育和康複需求的社區衛生服務體係。
7.社區社會保障
責任部門區勞動社會保障局、區民政局,由區勞動社會保障局牽頭。
工作重點以保障社區居民基本生活為重點,及時做好社區貧困人口、失業人員調查摸底工作,以及社保對象、死亡人口的統計申報和社保“擴麵提率”工作。
目標任務建立貧困、失業人員檔案,實行社會保障網絡化管理。
六、專職社區工作者是社區建設的骨幹力量
專職社區工作者來源,一是從下崗失業人員中招聘;二是從區街現職幹部、大中專畢業生、軍隊轉業幹部、退伍軍人中選聘;三是在社區整合過程中,要按照“人員減少、素質提高、待遇提高”的思路,合理調配原居委會幹部。要加強對社區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以區業餘黨校為基地,每年對居委會幹部進行定期培訓。今後,社區居委會幹部必須具備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並取得社區工作培訓合格證後方能上崗。
加強社區誌願者隊伍建設。各街道、居委會要成立各類基層社區誌願者服務組織,建立廣泛的群眾性社區服務隊伍,在社區倡導和樹立“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良好風尚,調動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保持社區建設的活力。
七、社區建設實施步驟
1.第一階段(2001年)為啟動階段
此階段主要任務,第一,根據人口密度和地理環境,合理調整街道辦事處管轄範圍。第二,根據社區建設的7項主要任務,選擇3個街道進行標誌型區域建設試點。科學合理地調整居委會規模,落實社區居委會辦公和活動用房,成立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和居委會社區服務站。其他街道各選擇1個居委會進行規範化社區居委會建設試點,為下一步全麵鋪開積累經驗。第三,成立社區服務指導中心。第四,在對汀棠街道辦事處5個村調研的基礎上,選擇條件成熟的1—2個村進行撤村建居試點。
2.第二階段(2002年一2003年)全麵實施階段此階段主要任務,第一,各街道辦事處通過開發、利用社區內各類服務設施,基本建成社區服務中心。區、街、居三級社區服務網絡基本形成。第二,規範社區居委會工作製度,社區建設活動得到群眾積極參與和支持。第三,“一個中心、七個標誌型社區”基本形成。“一個中心”即:建立區社區服務指導中心。“七個標誌型社區”即:新蕪路街道建成“社區衛生標誌區”,吉和街街道建成“社區治安標誌區”,北京路街道建成“社區文體教育標誌區”,勞動路街道建成“社區黨建標誌區”,團結路街道建成“社區服務標誌區”,長江路街道建成“社區社會保障標誌區”,汀棠街道建成“社區環境標誌區”。第四,完成“撤村建居”工作。
3.第三階段(2004—2005年)為完善提高階段此階段主要任務,第一,根據社區建設達標條件,對建成的社區軟、硬件建設進一步充實、完善。2004年,全區要有1/2街道、居委會社區建設達標。2005年,完成全麵達標任務。第二,培育社區建設典型,努力建成若幹個在市、省乃至全國有一定影響的現代化文明社區。
八、社區建設的保障措施
1.建立社區建設專項基金
一是區政府設立社區建設專項資金,用於扶持社區建設重點項目,並隨著經濟發展和財政實力的增強,逐步增加投入。二是各街道相應沒立社區建設專用資金,用於本地區重點項目投入。
三是采取“以獎代補”方法,調動各方麵投入社區建設的積極性。
對社區建設富有成效的單位,區政府給予一定獎勵,街道建成一個建築麵積不少於400平方米的社區服務中心,獎勵20萬元;凡社區居委會、社區服務站用房建築麵積達到規定標準的,獎勵1萬元,年終考核各項指標達標給予表彰獎勵,以提高街道、加大社區建設投入的積極性。四是廣泛發動社會各界采取開放自身資源、共建資助、智力投入等多種形式,共同加大對社區建設的有效投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機製。
2.采取政策扶持措施
對各街道和社區組織興辦的社區服務業,可以享受工商、稅務政策上的優惠。各級、各單位、各部門都要從各自職能出發,積極支持社區建設。
3.建立社區建設考評體係
考評體係由“社區居委會考評指標”、“街道社區建設考評指標”、“職能部門社區建設考評指標”等組成,並納入全區的目標管理考核範圍。
二00一年六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