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德原名叫喬治·漲德姆,祖籍黎巴嫩,由於生活所迫,隨父親來到美國,加入美國國籍。以後,他出國讀書,畢業於日內瓦醫科大學榮獲博士學位。一九三三年,他懷著拯救所謂“東亞病夫”的願望,不遠萬裏來到中國,在上海從事醫療工作。一九三六年,經宋慶齡女士介紹,和著名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一起到達延安。一九三七年二月,這位年輕的國際友人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他的生命和偉大的中國革命事業融為一體了。
周蘇菲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在上海受進步思想影響,參加了左聯活動,一九三九年來到延安。在投奔延安的路上,她先後結識了那三位拒絕參加她的婚禮的好朋友——田夫、楊烈和徐大姐。和千千萬萬反抗黑暗、向往光明的熱血青年一樣,四個女友一路上暢談理想,豪情滿腔。她們幾個甚至達成了一個天真爛漫的協議:到延安後,“好好革命,誰也不準先結婚。”在延安,周蘇菲進魯迅藝術學院學藝術,其他的人上了女子大學。
四位女友的協議顯然是天真爛漫的,周蘇菲首先動搖了自己的諾言。有一天,蘇菲突然病了,她患了重感冒。誰知道,這次感冒卻成了她和馬海德萌發愛情的起點。所以,蘇菲後來風趣地說:“這就給馬海德獻殷勤造成了機會。”蘇菲來到醫院,馬海德恰好為她診治,在藥品極端缺乏的情況下,馬海德想方設法為她治療。他們熟悉了,久而久之,他們相愛了。
消息傳到好友田夫那裏,她生氣了。蘇菲前來征求她接見,她堅決不同意。田夫發火了:不是不可以談戀愛,問題是延安有那麼多老革命戰士,那麼優秀青年,為什麼偏偏愛上了一個外國人?楊烈和徐大姐也積極支持田夫的觀點。為了使蘇菲“回心轉意”她們給她施加壓力,故意不理她。其他好心的同誌也來勸蘇菲:“嫁給一個外國人,可靠嗎?說不定什麼時候拋棄你,到那時後悔就晚啦!”蘇菲怎麼也想不通,她不能接受這些意見。她想,馬海德盡管是一個外國人,但他是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為什麼不能相愛呢?他放棄了優越的生活和工作條件來到中國,為中國革命做出了貢獻。他在雪地裏搶救過即將分娩的婦女,用嘴吸過中國農民被毒蛇咬傷的腿……他是中國人民的忠實朋友,除了他的鼻子比中國人大一些外,他哪一點不是和中國的優秀戰士一樣呢?她愛他,她沒有理由和他一刀兩斷。
兩位異國的情人,迎著寒風,漫步在延水河畔。馬海德抑製不住內心的激動,開門見山地向蘇菲傾吐著愛慕之情。他用“延安人”求婚時的一般習慣,向蘇菲講述了自己近三十年來不平凡的經曆。這時蘇菲才知道,原來馬海德到延安後,曾先後兩次談過戀愛,都僅僅因為他是一個外國人,對方的顧慮和別人的非議,使他的美夢一一破產。這一次,他希望悲劇中不再重演。
蘇菲回顧了自己的身世,心潮難平。她自己也有過戀愛的不幸:那是一九三四年,日本鬼子打進了上海,蘇菲和左聯的同誌們向內地撤退的時候,她遇上了一個和自己有著抗日激情的知識青年,蘇菲滿以為兩人誌同道合,到了昆明便在他的家裏落腳。那是一個十足的封建大家庭,母親死抱著封建的一套不放,揚言不準談論自由、解放,不許看書報、看電影,並聲明了進她的家門就得老老實實服從家規,不得冒犯。蘇菲象犯人一樣被與世隔絕了,她好似走進了無底的深淵。在朋友的幫助下,她終於衝破枷鎖,幾經曲折,來到延安。馬海德的獻身精神和純潔心靈,使她深受感動。她發誓:狹隘的偏見阻止不了真正的愛情。她向馬海德伸開了雙臂,他們第一次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馬海德找到了自己的忠實伴侶,他高興得一夜沒合眼。第二天一早,他便騎著馬飛快地來到八路軍軍委政治部,和蘇菲一起辦理了結婚登記手續。這一來非議多了起來。蘇菲向周圍的同誌們表明,她的決定不是一時的衝動,她和馬海德已經建立了無比真摯的愛情。她說:“不理解不是是非的標準。我認定我們的愛是純潔的,我決不向輿論低頭!”
純真的愛情,使忠實於她的人度過坎坷,青春常在。四十年過去了,馬海德和周蘇菲雖已近暮年,有了孫子、孫女和外孫,自己也成了老頭子、老太太,但還像當年那樣相親相愛。蘇菲說:“愛是雙方的努力。”馬海德卻說:“蘇菲是一個勇士,她永遠不向偏見屈服。”
有人在尋找伴侶的時候,或者要求對方多麼漂亮,多麼有錢等等,結果,不是遇不到,就是遇到了卻很難相處,最後不歡而散。其實,相貌、地位、金錢、學曆、品行等等,不能將其中單一的企求當成考慮的重點,這些隻是構成對方綜合條件的某一方麵,或許,某方麵適合你,而更多的其他方麵並不適合你,而隻有把這些因素綜合考慮,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另一半。
看看那些動不動就吵鬧甚至動手相博的情侶,很難想象這樣的人生有何幸福可言。我們來到這個世上,是為了享受人生,而不是讓它充滿痛苦,與其勉強為了某些外在的東西使自己痛苦一生,豈如認真地找一個真正適合自己的伴侶共浴愛河?
與情侶交往時,你應掌握好的要事之一——選擇合適的情侶。
4、話語溫馨切莫喋喋不休
加強交流是延續和加強情侶之間感情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但正如那句名言所說的那樣:真理往前一小步,就變成了謬誤。如果你對你的愛人交流的方式,走向了喋喋不休的境地,那結果將事與願違,不但不能加強感情,反而會成為障礙,甚至可能成為感情惡化的罪魁禍首,有誰願意自己的身邊有一個長舌婦呢?
托爾斯泰的一生是一幕悲劇,而這幕悲劇的原因就是他的婚姻:他的夫人極好奢侈,而他對此卻十分鄙夷;她愛慕虛榮,熱切地渴望著社會地位,然而,這些輕浮而愚蠢的事情在他看來卻一文不值;她狂熱地渴求金錢與財富,但他卻認為財富和私有製是罪惡的根源;她的要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她就整天沒完沒了地嘮叨。
最糟糕的是她那強烈的嫉妒心。她憎恨接近她丈夫的所有的朋友。她甚至把自己的女兒也趕出了家門,隨後,她還闖入托爾斯泰的房間,用氣槍朝著她的女兒的照片射擊。
有好幾年,她一直追著他哭鬧咒罵,她把家庭變成了一個可怕的地獄,因為托爾斯泰堅決主張俄國人可以隨便翻印他的著作而不需要支付任何版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