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1 / 3)

3、不在背後蜚短流長

在同事交往中,常常會碰到這樣一種人,他們總是喜歡不遺餘力地攻擊和指責別人,或造謠中傷,或散布一些流言蜚語。這類人經常搬弄事非,喜歡動用不爛之舌而不顧他人的感受;或者居心叵測,別有用意地製造“閑話”傷害別人。如此一來,弄得那些被說者心力交瘁,事業少成,苦不堪言。更有甚者,被流言蜚語搞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實在是令人痛心與惋惜。

在背後議論別人家長裏短的人,不僅會令人討厭,同時會無事生非。有人曾說過這樣的話,背後蜚短流長,搬弄是非的人本身就是是非人。這話雖然說得有些片麵,但是仔細一想並不是沒有一點道理,但是有一點是任何人都不容否認的,他在你麵前議論別人,同樣也會在別人麵前議論你。這樣的人,根本不值得交往,更別提什麼深交了。

所以說,在同事麵前最重要的是,你千萬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別在背後蜚短流長,議論別人是非。也就是說,盡量少說話,多做事,否則,在給別人帶來麻煩的同時,也給自己帶來不便。

斯蒂芬是個熱情豪爽的人,但是她有個最大的毛病就是口無遮掩,愛議論別人。這天,她和幾個同事去動物園裏參觀。當她們走到熊貓館時,他指著那隻胖胖的熊貓說:“你們看,這隻熊貓跟咱們公司的勃蘭婭多像呀,同樣都是圓圓的,笨笨的。”

同事們聽後,哈哈大笑起來。誰知,勃蘭婭此時和丈夫也在旁邊觀看,隻不過是大家沒有發現罷了,這話正好被她和丈夫聽到。勃蘭婭立刻氣得臉色鐵青,說不出一句話來。她的丈夫指著斯蒂芬說:“你……你太過份了,竟敢這樣說我的妻子。胖有什麼不好,瞧瞧你們自己瘦得跟個猴子似的,有什麼好的。”說完兩個人拂袖而去。

斯蒂芬真是後悔莫及。但是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是收也收不回來的。

斯蒂芬之所以令同事難堪,同時也令自己陷入尷尬的境地,這全部歸結於她那愛議論別人的性格。殊不知,為人處事不要總是直言不諱,隨心所欲,因為那樣不但會給對方造成很大的傷害,同時也會讓別人對你產生反感。

因此,與同事相處時,你千萬要記住,別在背後議論別人,這不僅僅是一種不好的行為習慣,同時也是同事之間最大的忌諱。

當然,還有可能遇到另外一種情況,你不議論別人,別人可能議論你。那麼,當你聽到有關你的流言蜚語時,你該如何處理才能既不傷害彼此和氣,又能保持自己不讓其受到傷害呢?

1、審視自我,正視現實

俗話說得好:哪個人前不自誇,人後不說人?可見喜歡搬弄口舌者的人數之多。被人背後議論雖然不好,遭遇流言蜚語更是可氣。這時千萬要沉著冷靜,審視自我正視現實,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才是上策。

2、多一些大度、寬容

流言蜚語大多是經過眾口傳播,添油加醋,由針尖大的一個眼,誇大成碗口大的一個洞。其實,許多都是純屬虛構,捕風捉影,你根本沒有別人所說的那些問題,但你碰到這樣的情況時,千萬不要感情用事,魯莽草率,還是多一些大度寬容,讓那些流言蜚語自生自滅。請記住這樣一句話“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你會心胸開闊起來的。

3、讓事實說話

俗話說:“身正不怕影子斜”、“耳聽為虛,眼見為真”。在現實生活中,顛倒黑白是非的事情時有發生。莫須有之罪會讓別人編造的天衣無縫,即使你有充足的理由,也很難澄清,這時就需要你用事實說話了。事實是勝於雄辯的,它是一張過濾器,會把一些汙濁過濾掉的。

4、進行有效溝通與交流

散布流言的人,話雖有些惡毒,但是如果不是什麼敵我矛盾,還是應該正確對待的。在現實生活中,能做到坦蕩寬容,不僅會使問題變得容易解決,而且還能提高自己的人格且受人尊重。我們應力爭在人際關係中實行“開放”,與更多的人溝通交流,平時多聯絡多活動,多聽聽別人對自己的意見,多讓別人聽聽你的見解,多剖析一些實質性問題,消除誤會,將惡語堵回去。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雖是淺俗的鄉間俚語,卻很有見地。

總之,流言蜚語不但害人也害己,一定要認真對待,在與同事相處中,我們既要管好嘴巴,不製造、傳播流言,也要掩耳,不去聽信閑言。讓“流言止於智者”。同時還要防身,不被流言中傷。這樣才能利人又利己,才有利於同事之間的友好相處。

與同事相處時,你應掌握的要事之三——管住嘴巴——不在背後蜚短流長。

4、競爭不是使手段

對於上班族來說,幾乎所有的人都希望受到上司的賞識,得到上司的提升,因為隻有這樣才能鞏固自己在公司中的地位。但是,商場如戰場,企業內部也經常上演著各種各樣的競賽,而結果是有人晉升,有人被炒魷魚。雖然激烈,但卻是你不能回避的。

無論你是喜歡還是厭惡,幾乎所有的上班族都難將自己置身於這場競爭的遊戲之外。在同事之間的競爭中,如果你表現得過於積極,別人馬上就會將你劃為“主流派”,你要小心,一旦你有一天失寵,立刻就會有人將“非主流派”的標檢貼到你身上。如果你對這種競爭做出一副與自己毫不相關的態度,其他人就會懷疑你到底是不是誠心,是不是想投機取巧。

有人對上班族做過調查,調查的結果發現,大約有一半以上的人討厭同事之間的這種競爭,他們認為同事之間的競爭屬於一種膚淺、沒有人性,冷酷無情的爭鬥。但是也有將近40%的人對同事之間的競爭興味十足,在他們看來,這種競爭非常有趣,吸引人且充滿快樂。他們深知這種競爭關係到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如果自己對發生在周圍的事情置之不理,隻知道埋頭苦幹,恐怕在公司內永遠是老樣子。

大多數上班族認為:隻要我自己盡職盡責將本職工作作好,做出一定的成績,上司就會提升我。但是到頭來卻發現事實並非想象的那麼簡單,因為在某些上司看來,他認為你的表現隻不過是平平而已,除非他認為你是公司內不可缺少的一員,有你的存在能讓公司增色,上司增光,否則一般情況下很難得到晉升的機會。所以,當大家都明白了這個道理後,就會開始想盡各種各樣的辦法來表現自己,有的和上司拉攏關係,因為他們知道背靠大樹好乘涼。甚至同事之間相互揭短、攻擊。這樣做所導致的結果隻能是傷了彼此和氣,使關係充滿火藥味。

雖說同事之間的競爭是在所難免的,但是這種競爭應當在公平、公正與合理的基礎上進行,隻有這樣才有利於同事之間正常的交往,以及個人和公司的發展。從長遠的眼光來看,才有利於社會的進步。試想一下,如果同事之間為了晉升、加薪,彼此勾心鬥角,公司麵臨的將是什麼樣的場麵?肯定是一盤散沙。因此說,同事之間的競爭應該是建立在良知的基礎上的。現在生活中,就有許多人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