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2 / 2)

能源安全是共同的安全

近20年來,世界經濟全球化和能源多元化已經取得了決定性進展,能源和資源節約化也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因此世界經濟發展的許多傳統理念以及人們對能源的觀念都在悄悄發生著變化。過去那些緊抓石油資源開采權、經營權不放的傳統戰略發展觀和安全觀已經不能適應全球化時代的發展要求,而那些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理念正在主導世界經濟,因為現在世界上多數能源、資源都已“名花有主”,這些能源開采權、經營權或是由所在國政府控製,或是在老牌石油巨頭手裏,采取戰爭手段爭奪能源違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因此並不可取。在這種認識下,作為石油對外依存度將近50%的全球第二大消費國的中國並沒有不顧一切地購買石油開采權和經營權,而是在充分認同國際分工和自覺遵守國際規則的基礎之上進行科學決策,主動提出通過國際合作方式來獲取油氣資源。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中國確立的是符合經濟全球化要求的新型的能源安全觀和大局觀。

1.經濟全球化構築了安全全球化經濟全球化

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個共同的市場經濟體係。在國與國之間安全利益高度相關的條件下,各國均不得不按照相應的規則開展經濟活動。如美國的安全利益同遠在太平洋對岸的中國實際上存在著很大的一致性,因為美國的進口貿易對中國的依賴程度相當高。美國經濟在全球化影響下不能實現自給自足,即便有充足的能源,有安全的供應體製,如果沒有貨物貿易進口,美國的供應便會出現問題。美國經濟這樣,日本經濟更是如此。日本每年從中國的進口約占其總進口的19%,數量進口所占比重更高,而且大多數產品與日本國民生活密切相關。沒有來自中國的進口,日本的供應就會出現問題。反過來,如果中國經濟不能進口日本、歐盟、美國的貨物,中國經濟也會受到影響。如今的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相互依賴,進入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時代。

2.能源多元化弱化了油氣資源專有的開采權和經營權

20世紀70年代發生了兩次石油危機以後,各國開始廣泛使用石油以外的可替代能源,如核能、水能、太陽能、風能及地熱等能源發電,結果世界上原油價格持續下跌了20年。這說明世界各國發展多元化能源有效地稀釋了石油資源的緊缺性、有限性,削弱了石油資源開采權、經營權的專有地位。中國也在實施能源多元化戰略。中國目前的初級能源消費主要依靠煤炭和石油,水電約占一成左右。中國已經把改善能源結構、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技術、保護生態環境等作為能源發展戰略的重點來加以落實和推進。

3.節能技術降低了油氣的戰略意義

日本因為從20世紀兩次石油危機以後大力提倡節能,使其經濟綜合競爭力達到了一流水平。最為突出的是日本製造業,自1979年至今,其產值已經翻了幾番,而能源消耗總量卻幾乎沒有增加。日本汽車、鋼鐵、化工、電器、機械等製造業之所以競爭力超越美國,之所以能在世界範圍掀起節約新潮流,其節能和節約資源的高超水平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如今節約能源甚至已經被國際公認為與煤炭、石油、天然氣和電力同等重要的“第五能源”。

4.開發新能源,為人類發展作貢獻

新能源的特點是清潔、可再生。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人類社會的一個夢想,也是解決人類社會發展進入一個全新階段“後信息社會”的一個關口。中國是一個擁有眾多人口和廣闊國土麵積的國家。中國經濟實現現代化不能走單純依賴傳統能源的發展道路,因為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在能源方麵不能與既得利益國家發生根本性衝突;因為世界可開采能源不可能同時滿足中國、印度等大國經濟實現工業化所需;還因為中國經濟實現現代化也不能以汙染地球為代價。所以,中國隻有肩負起為人類社會作出貢獻的曆史使命去開拓新能源、新技術,來實現經濟的現代化。

中國順應經濟全球化要求,充分認同國際分工和自覺遵守國際規則,通過國際合作來獲取世界油氣能源。中國政府提出的新能源安全觀以及在國際能源合作方麵擯棄“有你沒我,有我沒你”的零和博弈思想,提倡理性競爭,創造合作與多贏局麵的努力,使得中國正在成為國際能源格局中的“第三支力量”。有專家指出,正是因為中國有“和諧”的能源外交理念做指導,中國必將成為重構世界能源格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