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月華如水(2 / 2)

“二哥,為什麼不讓我攔他?”吳慈看著顏寧的背影消失在走廊的轉角處。

吳嚴不動聲色:“讓他去。晚點我鬥燈的時候有他們好看,讓他們下不了台。”比起其他兩個兄弟,最不受家人關注的吳嚴性子安靜,心眼也更多一些。

夜色終於籠上來,微微流動的空氣沁涼如水,間或飄來時濃時淡的桂子香。周遭靜下去,人們吃過團圓飯,都坐在院中,仰首翹盼著東山。

隻見一輪金黃的大圓盤從天際冉冉升起,與人們往常所見的銀月略有區別,中秋之月不僅圓且大,初升之月的顏色似蛋黃一般金黃。人群中爆發出孩子的歡呼聲,賞月活動正式開始了。

在當地,無論是富戶還是貧家,家家戶戶都要參加賞月活動。各家未成年的少年男女,都要在家中庭院擺上月餅、瓜果等祭品,對月祭拜,以祈福運。

顏寧在吳家吃罷晚飯,回到自家的院子,楊沐幾個已經到了,他們各自提著自己的燈籠,不過還沒有點亮。顏寧叫他們一起將桌子抬到院中,擺上月餅、瓜果、蓮蓬,然後輪流拜月。拜完月,這才點亮燈籠,一起向門外走去。

各家各戶的孩子拜完月,都陸陸續續地打著燈籠出了門,加入到遊燈隊伍中來。遊燈活動通常是繞著村子走一圈,然後聚集到村裏的公共活動場所去鬥燈。

所謂鬥燈,就是一群比試者呈出自己的花燈參加比賽,或比試誰的花燈最漂亮,或比試誰的花燈最牢固,或看誰的花燈能夠燃得更久,勝出者不僅可以大出風頭,還可以贏得對方的花燈。故此當地人在花燈製作上花費偌大的心思,就是為了取巧取勝。

顏寧以前還從來沒有參加過遊燈活動,所以興趣很濃厚。但是他聽說過鬥燈規則之後,便決定不去參加,隻是看看就好。一是因為自己的花燈確實沒有取勝的可能,二是因為花燈是自己做的,實在不舍得讓別人贏了去。

往年楊沐隻在楊村遊燈鬥燈,林子的二哥是個花燈能手,所以林子跟他二哥學做的燈既好看又牢固,能夠側成直角蠟燭都不會倒,也不會燒掉燈籠紙,常常在比賽中取勝。他雖然是跟林子學做的花燈,但是因為做得少,還遠達不到林子的水平。所以他也決定隻是去看看吳村的花燈,他也聽顏寧說了,吳家三兄弟有幾盞從縣城帶回來的特別漂亮的花燈。

吳村比楊家村大了許多,也富裕許多,很多人的花燈並不是自己做的,而是從花燈店買回來的。楊沐幾個跟在遊燈的隊伍中,看到不少新奇漂亮的花燈,也算是開了眼界。

遊了一圈,最後大家都彙集到了村中的戲台邊上。戲台是新年時唱社戲用的,這時就做了展示台,鬥燈的人上台去展示自己的花燈。

此時月已升得很高了,月華如流水般瀉下來,清輝熠熠,將戲台的輪廓照得清清楚楚,再加上台下坪中大家手中各式花燈的光亮,整個場景可謂一清二楚了。

最開始有兩個四五歲的孩子提著燈籠上了台,因為是自家做的燈,形狀都簡單樸拙。台下的孩子覺得誰的好,就大聲叫那孩子的名字,若是實力相當,就會推一個比較有威信的人上去計票數。

一個提著鯉魚燈籠的孩子獲了勝,因為他的花燈用紅色的顏料描了魚鱗紋,看起來比較突出。

接著又有五六個孩子上台去比試牢固度,其中有個提著兔子花燈的孩子的蠟燭沒有安裝嚴實,燈籠稍微側了下,蠟燭就滾了下去,將兔子的屁股燒穿了,蠟燭掉了出來,引起了一陣哄笑。那孩子窘得滿臉通紅地下了台。

楊沐幾個早就看到吳家兄弟的花燈了,吳寬提著一個精美的紅色宮燈,吳嚴手裏拿著的是一盞漂亮的荷花燈,吳慈手裏提著一盞金黃的鯉魚燈籠。毫無無疑,他們的花燈是今晚最漂亮的,三兄弟神氣地站在人群的最前麵,將手中的花燈舉得高高的,所以很難不顯眼。

台上繼續在比試,楊沐看了一會,抬頭望天,月已近中天了,燈籠裏的蠟燭也隻剩下短短的一截,要回家去了,不然娘在家等急了。便同顏寧幾個商量著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