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母想一想,覺得也是個理:“等我好了,我就回家去。讓鐵蛋繼續念書,去趕考。”
梨花不知道楊沐的打算,為了使老人高興,便附和說:“對啊,等你好了,鐵蛋兄弟就又能夠繼續讀書了。他那麼聰明,又長得俊,等中了舉人進士,哪家大家閨秀不願意嫁給他?”
楊母聽了,高興得笑起來。
楊沐和楊林都是動手能力強的,很快就做好了一副拐杖。楊林拿著拐杖細細地打磨,盡量使它變得光滑不刺手,楊沐則洗手給大家做午飯。
吃完午飯石歸庭來了,他看見新做的拐杖:“莫非令堂今天就站起來了?”
楊沐笑稱是。
石歸庭十分驚訝:“這比我預想的還要快,真是太好了。”
然後又給楊母針灸,楊林也不回避,站在一旁看他施針。有一次石歸庭過來施針的時候,正巧碰見楊林,知道他是仁善堂的大夫,就跟他說過:“楊大夫不必回避,我這也沒什麼好藏私的。醫者父母心,當初若是有人懂得這種治療方法,楊夫人也就不必在床上躺上三年了。”所以從那以後他就沒再回避。
石歸庭對楊沐說:“令母這病,已經有了很大的起色,康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慢慢來,急不得的。每天下地行走的時間要循序漸進,慢慢加長。重新學走路比嬰兒學步更難,也要難受得多,恐怕你母親要吃不少苦頭。”
楊母在床上說:“這個我不怕,還有什麼是比躺在床上不能動彈更痛苦的事?”
石歸庭施完針,又細細交代了一些練習細節,這才回去。楊沐本想自己有空下廚,要留他吃飯,但又想今天是中秋節,誰家不要吃團圓飯呢,也就沒有開口了。
這是這幾年來楊沐過得最開心最輕鬆的一個中秋節了,壓在心頭的大石終於放了下來,生活馬上就有了新的目標,他覺得渾身都充滿了幹勁,仿佛這個世上任何事都能夠辦到。他甚至來了興致,想辦法給小侄兒做了一盞漂亮的花燈,這是好幾年沒做的事了。看著小楊昭提著燈籠在院子裏繞著桂花樹打轉兒,幾個大人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楊沐想起小時和顏寧一起做燈籠遊燈的情景來,曆曆在目,仿佛就發生在昨天一樣。他抬頭看著掛在桂花樹稍上的一輪圓月,天氣並不是十分晴朗,有薄薄的雲彩飄過,但是並不能遮去明月的光華,有雲彩的映襯,反而顯得她更加明媚了。楊沐對著月亮,輕輕地在心裏說:顏寧,你現在在做什麼呢?我的新生活要開始了,生命真美好啊!
從那天起,楊母每天都要下地練習走路。每一步都走得很艱難,但是每天都在進步,到年底的時候,楊母已經能拄著拐杖走上一小段了。能自己下地,生活就基本能夠自理了,光這一點,就給楊沐省了不知道多少事,這讓楊母覺得自己不完全是兒子的負累了,心裏那份高興勁就別提了。
年末的時候,他們照例回楊村去過年。楊母的針灸已經停了,石歸庭說現在隻需要加強練習,不再需要針灸刺激穴位了,但還是需要繼續推拿按摩,以促進經脈暢通,增強肌肉複原。
回到家,母子倆收拾了好幾天,房子才有了人氣。楊沐上街買了紅紙、桃符、爆竹,雞鴨魚肉,蜜餞糖果,又在母親的指點下做了許多糕點。除夕這天,楊沐將院子收拾得清清爽爽,在門頭上換上新的桃符,自己寫了對聯和福字,用自製漿糊貼了,整個院子都透露出喜氣洋洋的年味兒來。
這幾日天氣一直陰沉,北風吹得緊,楊沐都沒敢讓母親出門,怕凍著。到了黃昏,天空中飄起了鵝毛大雪來,不多久,地麵上就積了一層銀白的薄雪。家家戶戶都點亮了油燈,爆竹此起彼伏響了起來,大家都準備吃年夜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