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記(2)(2 / 3)

73吳義勤,《遲子建論》,《彼岸的誘惑》,作家出版社2009年1月,第174頁。

74 [美]蘇珊?格裏芬,毛喻原譯,《序言》,《女人與自然:她內在的呼號》,重慶出版社2007年,第1頁。

75遲子建,《跋:從山戀到海洋》,《額爾古納河右岸》,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5年12月,第251頁。

76 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頁。

77 [美]大衛?格裏芬編,《後現代科學——科學魅力的再現》,馬季芳譯,中央編譯出版社1995年版,第58頁。

78遲子建,《跋:從山戀到海洋》,《額爾古納河右岸》,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5年12月,第256頁。

79[美]奧爾多?利奧波德,侯文惠譯,《未發表的序》,《沙鄉年鑒》,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216頁。

80 Edward Said,Reflections on Exile and Other Essays,Cambridge,Mass:Harversity Press,2000,p.173.

81 Amy Ling.Between Worlds:Women writers of Chinese Ancestry.New York:Pergamon Press,1990.p.xi.

82 [法]埃萊娜?西蘇,《美杜莎的笑聲》,張京媛主編《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第188頁。

83 《將一種幽暗帶入光亮之中——和虹影談〈饑餓的女兒〉》,崔衛平,《積極生活》,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第296頁。

84魏心宏,《我看虹影》,虹影,《綠袖子》上海文藝出版社,2004年8月,第166頁。

85 湯因比、池田大佐,《展望二十一世紀》,荀春生譯,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4年,第57、429頁。

86 托夫勒,《第三次浪潮》,朱誌焱譯,三聯書店1983年,第176頁。

87 庫爾茨編,《21世紀的人道主義》,肖峰等譯,東方出版社1998年,第3頁。

88 何懷宏主編,《生態倫理——精神資源與哲學基礎》,河北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379頁。

89埃萊娜?西蘇:《美杜莎的笑聲》,見張京媛主編:《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188頁。

90 Helene Cixous,Reading with Clarice Lispector,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90.轉引自蒲若茜:《族裔經驗與文化想象》,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3月版。

91 《我生命的“克裏夫筆記”》,譚恩美《我的繆斯》,上海遠東出版社2007年8月版,第25頁。

92 《最後一星期》,譚恩美,《我的繆斯》,上海遠東出版社2007年8月版,第50頁。

93 《最後一星期》,譚恩美,《我的繆斯》,上海遠東出版社2007年8月版,第9頁。

94 《最後一星期》,譚恩美,《我的繆斯》,上海遠東出版社2007年8月版,第62頁。

95 《最後一星期》,譚恩美,《我的繆斯》,上海遠東出版社2007年8月版,第54頁。

96 《喬裝的回憶》,譚恩美,《我的繆斯》,上海遠東出版社2007年8月版,第74頁。

97 《喬裝的回憶》,譚恩美,《我的繆斯》,上海遠東出版社2007年8月版,74頁。

98董衡堽主編:《美國文學簡史》(修訂本),第695頁,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