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前,中國共產黨已經經曆了北伐戰爭和土地革命戰爭,其間經受了1927年和1934年兩次嚴重失敗的痛苦和考驗。在敵後抗戰最困難的時期,為堅持抗戰,奪取最後勝利,我黨十分注重加強自身建設,在延安先後開展了大生產和整風運動。它是中國共產黨總結曆史經驗教訓的一次成功的創舉。經過整風,全黨實現了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基礎上的空前的團結和統一,保證了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1945年4月,中國共產黨召開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總結了中國革命鬥爭經驗,製定了黨領導全國人民奪取抗日戰爭勝利的馬列主義路線,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為抗日戰爭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八年抗戰中,中國共產黨的確做到了獨立自主地領導人民為抗日民族解放戰爭英勇戰鬥,在爭取抗戰勝利的艱苦卓絕的鬥爭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重慶談判到奪取民主革命的全國性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展開了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大決戰。為了爭取和平,反對內戰,中國共產黨進行了堅持不懈的努力。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團結”的三大口號,28日,毛澤東不顧個人安危,偕同周恩來、王若飛到重慶與國民黨當局進行談判,10月10日,國共雙方正式簽署“雙十協定”。1946年1月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與國民黨當局進行協商,推動會議達成五項和平協議。6月底,國民黨蔣介石依賴美帝國主義的援助,拒絕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和平民主的要求,以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為起點,悍然發動了全麵內戰。毛澤東提出“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科學論斷。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各解放區人民的全力支持下,在國民黨統治區的學生運動、工人運動和各階層人民鬥爭的有力配合下,在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積極合作下,領導人民解放軍進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戰爭。經過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和渡江作戰,消滅了國民黨蔣介石的800萬軍隊,推翻了國民黨蔣介石的反動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1949年6月30日,毛澤東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的重要文章,闡明了中國共產黨在建立新中國問題上的主張。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平隆重開幕。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誌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已經基本勝利。中國革命的勝利,是我國曆史上劃時代的偉大事件,使我們的民族得以推翻外國侵略者的壓迫而贏得完全的獨立,使我們的國家得以結束戰亂頻繁、四分五裂的局麵而實現真正的統一和安定,使我們的人民得以擺脫被奴役的處境而第一次成了新社會的主人。這是一個偉大的曆史性的勝利,它揭開了中國曆史的新篇章。
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到新中國的誕生,我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推翻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華民族的發展從此開啟了新的曆史紀元。
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949~1978年)
這一期間,我們黨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製度,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係和國民經濟體係,使古老的中國以嶄新的姿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一)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
在新中國的成立及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麵臨著偉大而艱巨的任務:徹底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範圍內建立新民主主義製度;迅速恢複和發展國民經濟,使中國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和平轉變到社會主義社會。
1.新民主主義改革和建設全麵展開
新中國的成立,使領導和組織中國人民革命的中國共產黨成為全國範圍的執政黨,擔負起了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建設新國家、新生活的重任,黨的曆史也由此揭開了新的篇章。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國際、國內形勢錯綜複雜,在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麵前,還存在著許多困難,麵臨著許多嚴峻的考驗。
在政治上,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堅持敵視中國的立場,妄圖將新中國扼殺在搖籃裏。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後,中國共產黨毅然決定派出誌願軍,抗美援朝,保衛了國家的獨立和安全,維護了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威望。同時,全國正處於革命勝利的熱潮中,人民解放軍乘勝追殲殘敵,解放了除台灣島外的全國大陸,實現了近現代曆史上空前的國家統一。1950年底到1951年10月全國大張旗鼓地開展了鎮壓反革命運動,打擊土匪、特務、惡霸、反動黨團骨幹和反動會道門頭子等各類反革命分子300萬,全國出現了空前的安定局麵,保證了恢複經濟等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為我國向社會主義轉變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