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指導思想是指導黨的全部活動的科學的理論體係,是進行黨的先進性建設、執政能力建設、思想建設、政治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的理論基礎。通過學習,明確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思想是行動的指南,理論是實踐的指南。每一位要求入黨的同誌,都要認真學習黨的指導思想,加深對黨的指導思想的認識,自覺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武裝自己的頭腦,指導自己的行動。
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黨的行動指南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因此,中國共產黨從其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確定為自己的指導思想。
一、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科學理論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發展過程及其規律的科學總結,是埋葬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旗幟。因此,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強大的思想武器和靈魂。
馬克思主義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於19世紀40年代的歐洲。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有其深刻的曆史背景。其一是社會曆史條件,當時,資本主義社會大生產的迅速發展,18世紀60年代從英國開始的工業革命,主要內容是蒸汽機的發明與使用,其影響不僅僅是大機器勞動代替了手工勞動,更重要的是拉開了資本主義生產從手工工場階段向大機器工業階段過渡的序幕,從而促進了社會生產的巨大進步,使資本主義製度和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得以確立和鞏固。與此同時,無產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曆史舞台。工業革命不僅造就了一個大工業資產階級,同時也造就了一個與近代大工業相聯係的無產階級。隨著工人階級數量上的迅速增長,其組織性、覺悟性和戰鬥性迅速提高,工人運動開始興起,特別是在19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發生了法國裏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國西裏西亞紡織工人起義這三大工人運動,標誌著工人階級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曆史舞台,顯示了工人階級的力量。其二是思想理論條件,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人類在19世紀所創造的優秀成果——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英國和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學說,並在新的時代條件下解決了前人提出而又沒有解決的重大理論課題,從而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
馬克思主義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它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的科學,是階級性、實踐性以及革命性和科學性高度統一的科學,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通過對資本主義的研究,闡明了剩餘價值學說,充分揭示了資本主義產生、發展的曆史必然性和曆史暫時性,為無產階級革命提供了理論依據。科學社會主義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為理論基礎,研究了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條件和發展規律,指出無產階級是資本主義製度的掘墓人和共產主義社會的創造者,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是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實現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根本道路。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全部學說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運用和證明,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的落腳點和歸宿,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馬克思主義的三大組成部分相互聯係,相互統一,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的嚴密而完整的科學思想體係。
二、列寧主義是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
列寧主義是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馬克思主義。19世紀末20世紀初,自由資本主義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即帝國主義階段,資本主義固有的矛盾全麵空前地激化,麵對新的曆史時代特征,在縱橫交錯的矛盾中,列寧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新情況、新特點,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是一個完整的思想體係,內容十分豐富,其核心是關於20世紀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其理論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第一,科學分析了帝國主義的基本特征。列寧指出,壟斷代替了自由競爭,但壟斷並不完全排除競爭,而是使競爭在壟斷組織之間進行,因而使競爭更加尖銳和激烈。壟斷並沒有消除經濟危機,反而使經濟危機愈益頻繁和嚴重。資本主義所固有的矛盾不僅沒有緩和,反而更加激化。第二,提出了社會主義革命有可能在一國取得勝利的理論。在自由資本主義時期,馬克思曾設想,社會主義革命必須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同時爆發,才能取得勝利。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階段,情況發生了變化,列寧根據新情況,揭示了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規律,提出了社會主義革命可以在帝國主義體係中的薄弱環節,在經濟落後的國家中的一國或數國內首先獲得勝利的理論,並領導了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人類曆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標誌著社會主義由理論變成了實踐,實現了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第二次偉大的曆史性飛躍,開辟了人類曆史的新紀元,為無產階級的革命鬥爭指明了前進的方向。第三,提出了關於俄國革命的策略路線的理論,特別是新的民主革命理論。第四,闡明了無產階級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論。第五,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建設新型的無產階級政黨的理論。總之,列寧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把馬克思主義推進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列寧主義階段,並得到了各國馬克思主義者和無產階級的確認,使馬克思列寧主義成為各國共產黨人的行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