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其落腳點就在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江澤民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於人民,服務於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這就把堅持和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提到了一個新的戰略高度來認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在2003年的“七一”講話中,胡錦濤指出:“各級領導幹部都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真心實意對人民負責的精神,要心裏裝著群眾,凡事想著群眾,工作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要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堅持人民是曆史創造者的曆史唯物主義觀點,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群眾路線,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願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多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
總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把馬克思主義關於人民群眾是曆史創造者的基本原理與黨的宗旨結合起來的思想成果,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黨建理論,是新時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具體體現。
二、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落實到工作學習生活的方方麵麵之中
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必須落實到製定和實施方針政策的工作中去。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根本觀點,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努力使各項決策和工作符合實際和群眾要求,這是適應我們黨的曆史地位和執政條件的發展變化,適應我國人民利益要求和社會結構的發展變化,對我們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更好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立場提出的全麵要求。要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製定和實施深化改革、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的各項方針政策,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依據,統籌兼顧、妥善處理各方麵的利益。要認真考慮和兼顧不同階層、不同方麵群眾的利益,最重要的是必須首先考慮並滿足最大多數人民的利益要求。各級黨組織必須堅持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製定和實施各項方針政策的著眼點,一切從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以人民群眾的需要和創造條件使人民群眾不斷獲得更多利益為依據,以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讚成不讚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為標準,來製定各項政策,協調各種關係,推動各項工作。
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必須落實到黨員幹部的思想和行動中去。共產黨員,尤其是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真心實意對人民負責的精神,做到心裏裝著群眾,凡事想著群眾,工作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要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要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共產黨幹部做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一個核心問題就是要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權力來自於人民、服務於人民,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共產黨人的根本立場。我們手中掌握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隻能用來為人民謀利益,決不能用來為個人或小團體撈好處,決不能損害人民的利益。黨的各級幹部都要向孔繁森、任長霞、鄭培民、牛玉儒等優秀幹部學習,忠誠實踐黨的宗旨,永葆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當共產黨的幹部,就是當人民公仆,就意味著責任和奉獻。隻有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貢獻給黨和人民的事業,在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的奮鬥中實現自身的追求,人的生命才最有價值。20世紀60年代“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90年代“黨的好幹部”孔繁森、“新時期領導幹部的優秀代表”鄭培民等,他們為什麼能夠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真心擁戴和深切懷念,為什麼能夠鼓舞一批又一批黨的好幹部、好黨員不斷湧現,就是因為在他們的整個生活和工作、思想和行動中都真切地體現了“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真正地做到了為人民的利益和黨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權力觀、利益觀和與人民群眾血肉相連的群眾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