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端正入黨動機,以實際行動爭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2)(1 / 3)

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提高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思想覺悟是中國共產黨的一貫要求,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就提出:“指導一個偉大的革命運動的政黨,如果沒有革命的理論,沒有曆史知識,沒有對於實際運動的深刻了解,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頁)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思想理論建設是黨的根本建設,黨的理論創新引領各方麵創新。要按照建設學習型政黨的要求,緊密結合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生動實踐,深入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堅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改造,進一步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提高運用科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加強黨員、幹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使廣大黨員、幹部成為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模範,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科學發展觀的忠實執行者、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自覺實踐者、社會和諧的積極促進者。”入黨積極分子應當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深刻領會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神實質,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武裝頭腦,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和分析事務,研究和解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的重大問題,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修養,增強共產主義信念,樹立正確的入黨動機。

事實也證明,一個人對共產主義事業和共產黨有了明確、深刻的認識,他的入黨動機才會端正。近幾年來,許多申請入黨的積極分子加強了以黨章為主要內容的學習,包括黨的理想、宗旨的學習,黨的綱領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學習,黨員義務和權利的學習。通過學習,進一步提高入黨積極分子的思想政治覺悟,對他們樹立正確的入黨動機起了積極的作用。例如,有些農民入黨積極分子,在貫徹黨的富民政策之後開始富裕起來。最初他們懷著向黨報恩的思想要求入黨,通過學習,逐步懂得了不僅要自己富裕,還要幫助周圍的群眾共同致富,懂得了現在的努力就是為著將來實現共產主義,要為建設社會主義的新農村而努力奮鬥。這種變化,就是我們常說的把樸素的、感性的認識上升到自覺的、理性的高度。

(二)加強實踐鍛煉,堅定正確的入黨動機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告訴我們,人們的正確認識,要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認識,循環往複以至無窮”(《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頁)才能獲得。這裏最重要的是實踐,實踐的體驗可以使要求入黨的同誌不斷地調整和升華入黨動機。因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源泉、動力和歸宿,也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第一,人的思想隻有當人同客觀事物相接觸時才能發生,而社會實踐則是人同客觀事物和社會環境相聯結的唯一紐帶和橋梁。人們在社會實踐中才能透過事物的現象,去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脫離社會生活,脫離社會實踐,就不可能形成正確思想。第二,人們思考的具體問題和具體對象是圍繞人的實踐的需要這個中心來確定的。社會實踐的需要推動人們思考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產生複雜多樣的思想活動。第三,客觀事物和社會環境是由於實踐的作用才暴露了它的本質和規律,使人的正確思想得以形成和發展。因此,要求入黨的同誌僅有入黨的迫切願望還不夠,還必須見諸行動。樹立正確入黨動機的實踐活動是多種多樣的,表現在各個方麵。

第一,必須密切聯係群眾,誠心誠意為群眾服務。中國共產黨最大的政治優勢是密切聯係群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最容易犯的錯誤也是脫離群眾。黨同群眾的密切聯係,是我們力量的源泉。黨員是否能按照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與群眾打成一片關係著黨和人民群眾的魚水關係,關係著人心向背。但是,當前有些地方、部門的幹群黨群關係比較緊張,有些黨員幹部群眾觀念淡化,不關心群眾疾苦的現象比較嚴重。作為一個要求入黨的同誌,必須正確對待這個問題並帶頭搞好同群眾的關係,與周圍群眾建立融洽、正確的關係。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不能成為合格的共產黨員。在對敵鬥爭形勢嚴峻的戰爭年代,客觀上要求共產黨員必須依靠群眾,密切聯係群眾,如果脫離了群眾,不僅革命工作難以開展,甚至難以生存,隨時會被敵人消滅。同時,由於廣大人民群眾的翻身解放,離不開黨的領導和黨員的獻身精神,那時我們的黨員和幹部即使有些缺點,工作上有些失誤,人民群眾也容易諒解。總的來說,黨群關係、幹群關係是融洽的魚水關係。而在和平建設時期,我們黨成了執政黨,黨員手中一般都有了大大小小的權利;由於不再處於戰爭形勢和白色恐怖環境下,而是處於長期的和平建設環境,並且黨員的個人物質生活也已經得到改善,這在客觀上使黨員容易忽視同群眾的聯係。一些黨員甚至顛倒“主人”和“公仆”關係,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處於和平環境中,如果我們的黨員脫離群眾,有了缺點,辦了錯事,人民群眾就難於原諒了,黨和人民群眾的矛盾就會產生,甚至會尖銳起來。正因為如此,新中國成立以後黨中央領導人多次告誡我們黨員:“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8頁)決不允許脫離群眾,絕對不能同群眾對立。對執政黨來說,執政的過程,就是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付諸領導實踐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