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了國際公認的大眾化發展階段。與此相伴隨的一個問題就是大學生麵臨著越來越激烈的就業競爭。國家教育部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01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隻有115萬。短短幾年過去,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2006年為413萬,2007年為495萬,2008年達到559萬,預計今後三年內還將以每年50萬的速度增長。這對社會是一個巨大的衝擊。在中國畢業生網最近發布的2007年和2008年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與預測報告中,使用了“就業寒流”來形容大學生就業形勢。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也認為,“十一五”期間,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比較嚴峻。

分析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國家發改委曾明確指出,“高校畢業生依然麵臨結構性就業難題”。此外就是絕大部分大學生缺乏規範的職業指導與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前不久,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等單位聯合進行了題為《當代大學生第一份工作現狀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45%的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方麵的投資為零。在職業生涯規劃方麵投資超過500元的僅占總人數的15%,而500元僅僅是一雙鞋子的價格。“許多人寧願為買一雙鞋子,花上一天的時間選購,花費幾百元的費用,卻不願意為占去我們一生8萬個小時的職業生涯投資8個小時或者幾百元錢。因此在職業發展遇到危機時感到手足無措。”北京一家從事職業谘詢方麵的企業負責人曾這樣向采訪他的記者感歎說。

中國畢業生網全球職業規劃師及高級職業谘詢顧問等職業谘詢專家均認為,大學生在找工作前應進行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定位。個人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十分重要,它是人的職業生涯發展的真正動力和加速器,其實質是追求最佳職業生涯發展道路的過程。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在了解自我的基礎上確定自己的職業方向與目標,並製訂相應的計劃,避免就業的盲目性,降低就業失敗的可能性,為個人走向職業成功提供最有效的途徑和方法。職業生涯設計的目的,決不隻是幫助個人按照自己的資質條件找到一份工作,達到和實現個人目標,更重要的是幫助個人真正了解自己,學會科學地認識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正確麵對成功和失敗,坦然接受順境與逆境,以積極的、健康的心態去看待整個職業世界和自己追求的職業目標,為自己訂下事業大計,籌劃未來,進一步詳盡估量主客觀條件和內外環境的優勢和限製,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設計出符合自己特點的合理而又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

近年來,就業指導工作在我國各大高校越來越被重視,但對於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輔導工作開展得還遠遠不夠深入,可謂任重而道遠。大學階段是學生從求學到工作的一個重要轉折期,高校除了傳授學生知識和技能,還有任務幫助學生確定職業生涯規劃和目標,協助學生就業。當前高校做得較好的就是就業形勢分析和就業信息發布,屬於事務性就業指導,但是隨著就業形勢的嚴峻,需要深化的則是如何針對客觀形勢,引導大學生以發展的眼光、全麵的視野去看待職業世界,調整就業期望值,避免職業定位不科學而走入誤區。大學生職業定位是尋求個人最佳職業匹配的前提,非常重要。

本書汲取了中外職業規劃、設計管理的思想,闡明了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理論,圍繞大學生在校期間如何規劃職業生涯、明了當前就業形勢、做好擇業心理準備、掌握求職材料編寫規範、提高麵試技巧、了解就業法規政策和自主創業途徑等作了較全麵的闡述,具有體係完整、內容新穎、現實感強的特點,對於指導學生進行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提升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預見力、應變力及創造力能給予較好的幫助。

職業,這個現在大多數年輕人都需麵對的事物,它不僅是我們生存的基礎,更是我們展現自我價值的平台。它在我們的一生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可以說生命的價值就在於此,因為職業決定著一個人一生的成敗得失。所以,對職業的選擇一定要慎重,在選擇職業之前一定要好好地規劃一番,那麼怎樣才能好好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呢?相信你在讀完這本書的時候,答案已經了然於胸。

是為序。

劉佑生

2008年7月於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