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百轉千折(1)(2 / 3)

明日是她和子泫、漱雪渡口相會的日子。子泫如今仍毫不知情地處於皇後的調配之中,這尤為令她擔憂。

昨夜一宿沒睡,困意襲來,她便和笙平相互依偎著睡著了。直到天快亮時,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音將她驚醒。幾個蒙麵的黑衣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上來,捂住她的嘴。

“公主莫慌,我是來救你的!”領頭的黑衣人壓低聲音說。玉安來不及追問究竟,便迅速起身隨他出了柔儀殿的後門上了馬車,趁著夜黑無人一路暢行出了西華門。

馬車一路顛簸。皇後下令關閉城門,滴水不漏,馬車竟能一路自由出入,令人納悶至極。不知過了多久,馬車停下了。玉安掀開車簾,東方已露出了魚肚白。

她扶著車身和笙平一起跳下馬車,發現自己所處的是一片郊外的土地。四周有翠竹和農田。她狐疑地走到趕車的黑衣人跟前。

“承佑,”她伸手揭開他的麵紗,“這是怎麼回事?”

許承佑跪在她的麵前道:“回公主的話,小的奉皇後的密令送您出宮。”

皇後竟然肯這麼放她走?玉安和笙平對望一眼,皆半信半疑。

“皇後娘娘說,既讓公主離開宮廷,又要給天下人一個交代,讓公主‘暗中應和太子謀反’便是目前唯一的辦法。她說未時之前您若願意回去,就當一切皆未發生,她亦會視你為心腹;未時若未在柔儀殿見到公主,她便會宣告你策應太子,公然謀反,全城通緝。”許承佑伏地一拜,“公主快走吧!山長水闊,到屬於您的自由天地裏去!”

玉安彎腰扶起他,“承佑,你已經是皇後的人了,對嗎?”

許承佑如兩年前她在杏花樹下初遇他時一樣,垂目下去,不讓她看清他的表情,“承佑有罪,但這是承佑報答公主知遇之恩的唯一方式。”

皇後知人善任,許承佑跟著她,想必也會有一番更大的作為。看著眼前機敏卻青蔥的少年,她伸手拍拍他的肩。

東方天色漸明,真如皇後所說,她應該抓緊時機,走得越遠越好。隻是皇後的話她能信嗎?萬一這是皇後的計策,她的潛逃便是鐵一般的罪證。她抬頭,不遠處是尹曉蝶的祠堂,她竟然在四平坡。

許承佑是決然不知道這個地方的。

正在這時,卻見莫允賢從祠堂裏走出來。他一身士子裝扮,長袖衣袍被晨風吹起。曾經在此相遇,又將在此別過,這大概就是他們的緣分。

“原來你也投靠了皇後。”玉安看著莫允賢道。莫允賢對官場似有一種天賦,能迅速做出對他有利的選擇亦不足為奇。

“不。”莫允賢搖頭一笑,“在下追隨的並非皇後,而是荊王。當今太子的政見太過激進,百姓都將隨之受苦。荊王殿下宅心仁厚,方能將當今聖上的‘仁政’發揚光大。”

玉安並不讚同他的話,“太子雖然有過,但他的主張卻是真正的高瞻遠矚,朝野一時會有陣痛,但總比百年後四麵受敵,積重難返要好得多。”

“天下形勢已成定局,革新豈是一朝一代可以完成的?如果太子窮兵黷武,剛愎自用,才真正是大宋朝的災難。”

“莫大人句句為了天下大計,實則不過是朝廷眾臣的心聲。太子有決斷主張,而荊王卻比太子好說話,在荊王手下大人們能共享朝政,其樂融融,而不必畏懼官家威儀——這才是你們擁護荊王,反對太子的真正原因吧?”

莫允賢黯然,沒有反駁她的話,“天下雖是官家的天下,卻要靠臣工輔佐。太子的政策有利於百姓,卻辜負了大臣,朝廷大部分的人心都已經傾斜了。如今太子大勢已去,不可能再成氣候。荊王殿下念及兄弟之情,特讓在下請公主帶信給太子,讓他棄甲遠走吧!否則未時援兵趕到,太子便再無生路!”

莫允賢的話讓玉安相信了皇後是真心要放她離開。但為了不讓玉安壞她的大計,唯有讓玉安成為逃犯,終身隱姓埋名。

一束陽光投在玉安的臉上。莫允賢為了提防皇後變卦,特地為她準備了一輛新的馬車。是時太陽升起,四野一片金黃。玉安在笙平的攙扶下跳上馬車後,馬車四輪飛轉,從城南向著東北方向的汴河渡口飛馳而去。

馬車在渡口停下了。天色尚早,渡口並無船隻。是時汴河水聲淙淙,兩岸楊柳扶堤。玉安和笙平跳下馬車,循著地圖找到約定會合的一處破廟,和一身道姑裝扮的漱雪撞了個滿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