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朱棣的一紙詔書,讓一直住在承歡殿偏殿的安晴,成為大明王朝的安晴公主,被自己認作“幹女兒”,名正言順地移居承歡殿正堂,跟權賢妃和朱棣一起,享受著家庭獨有的溫馨氣氛。
朱棣兌現了那七年前在湖心亭許下的“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的誓言,處理完朝政之後,便跟洛亦杺一起逗樂著安晴。
積雪漸漸消融,春暖花開之後便是盛夏,待到烈日漸漸變得無力,落葉開始盤旋而下的時候,初秋也已經來臨。
這半年來的時光,應該算是洛亦杺在明朝的將近八年的時間,最為快樂的一段時光了吧!乖巧的女兒日漸長大,眉目間居然有些像是朱棣,英氣勃勃卻也不失母親的靈動秀氣。這所有的一切,都已經按照她預想的方向去走了,甜蜜的氣氛像是這秋日的陽光一般,讓人全身軟綿綿的。越是這樣,洛亦杺也就越發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因為她害怕某一天,這所有的一切,都會消失殆盡。越是身處於幸福之中,那種不安的感覺也就越是強烈!
或許世上的事情就是有這麼湊巧,越是不想要的、越是害怕的恐懼的事情,卻偏偏會發生。而且還是來得如此之快,讓人沒有絲毫掙紮和反抗的餘地。
安晴已經在雪霽的帶領之下,午休去了。洛亦杺一個人坐在湖邊的石頭上,發著呆。那種不安感,突然間襲來,這段時間,似乎是來得更加頻繁一些了。她握緊了拳,讓尖銳的指甲刺入肉裏。
不遠處,朱棣將一支玉簫拿在手中,那是他在大火之後得到的原本屬於洛亦杺的玉簫。經過烈火的洗禮,那支玉簫沒有絲毫的損壞,卻像是更加光潤潔白了。
他一邊朝著洛亦杺的方向走去,一邊望著玉簫上自己的傑作偷笑著。隻見那支瑩白的玉簫上,被刻上了一行剛勁的小字“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這是對亦杺的承諾,此刻,將這句詩刻在玉簫上,就當作是銘刻在心的承諾吧!
她一定會喜歡的!朱棣在心中默念道,然後將玉簫藏在衣袖了,走到洛亦杺身後,瞅瞅四周沒有婢女和小太監,便顧不上所謂的尊貴身份,將雙手輕輕覆上洛亦杺的眼睛。
洛亦杺似乎是有些被嚇住了,本能地抓住那雙有力的手,回頭一看,卻見到一臉笑盈盈的朱棣。
朱棣在她身邊坐下,望著湖水裏倒映的兩個人的影子,正準備將玉簫拿出來,卻聽到洛亦杺沒頭沒尾地說了一句:“今天,是我來到明朝的整整八年的日子。”
朱棣知道她又在擔憂那些身不由己的事情了,便微微歎了口氣,雖然他是一國之君、主宰天下,但是對於此事,卻也無能為力,隻能在她感到彷徨無助的情況下,給她一個溫暖的懷抱,希望她能夠不那麼無助。
洛亦杺望著清澈的湖水,明明內心忐忑不安,但是語氣卻平淡異常:“八年前,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後,陳小任將我從荒山野外帶回了皇太孫府,然後便是跟允炆、跟你的相遇,便也開始了我在明朝的八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