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不再討好別人的時候,反而能夠獲得大家的歡迎。為什麼呢?因為當你不再討好大家的時候,你對待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大家感覺你是一個公平、誠懇的人。也正因為這樣,大家都會歡迎你,和你成為朋友。
瑪麗安是我的一位朋友。前些天我們在一起吃飯,她對我說:“戴爾,我感覺自己以前太不成熟了,也太可笑了。”我問她:“你怎麼會這麼想呢?”瑪麗安說:“在以前,我希望我遇到的所有人都能喜歡我,自己每到一個地方,都會獲得別人的讚美以及掌聲。到後來我知道,這是根本不可能的。無論你多麼努力,你也不能討好所有人。”
各位女士,我相信你們也和瑪麗安一樣,也會有同樣的想法。當然,這樣想是沒有錯的,但是我們必須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你不能討得每個人的歡心,隻會讓自己越活越累。我舉個例子給大家聽吧。
薇莎畢業於哈佛大學,是一名高才生。大學畢業後,她在一家大型物貿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成為了公司經理的助手。到公司上班後,她希望自己能夠受到歡迎,努力討好公司中的所有人。
但非常遺憾的是,她根本不能讓每個人滿意:和上司交流的時候,她非常小心謹慎,但是上司卻認為她缺乏獨立性,不能獨自把任務做好;給下屬吩咐任務的時候,她盡量溫和一些,以防下屬有抵觸情緒。但是正因為這樣,下屬根本不聽她的話。後來,她獨自策劃的一個項目讓公司獲得了非常大的利潤,她因此而受到了公司老總的獎賞。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她的上司認為薇莎太出色了,威脅到了自己的職位,所以對她非常冷淡;而一些下屬認為她搶了風頭,所以非常嫉恨她。這下,薇莎的日子更不好過了,她感覺自己得罪了公司所有的人。這讓她非常難受,每天都過得不快樂。
各位女士,看了薇莎的例子,你們有什麼樣的感受呢?在生活中,你們是不是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呢?其實就是這樣,我們每個人都不能讓所有的人滿意,因為我們都不是完美無缺的人。再退一步說,即使你真的做到了完美無缺,你仍然做不到讓所有的人滿意,因為你如果優秀到讓對方黯然失色,則會使他們產生抵觸情緒。各位女士,你們還記得羅伯?霍金斯嗎?他半工半讀地念完耶魯大學,先後當過伐木工人、家庭教師、作家,在他30歲的時候,他就成了芝加哥大學的校長。但是人們對他的評價怎麼樣呢?老一輩教育家批評他經驗不足;年輕的教育家說他教育理念不成熟。一時之間,報紙上批評他的文章鋪天蓋地。各位女士,我之所以舉羅伯 霍金斯先生的例子就是想告訴你們,你不可能讓每個人都滿意,哪怕你像羅伯 霍金斯一樣優秀。
看到這裏,也許有些女士會問我:“卡耐基先生,你列舉了薇莎以及羅伯 霍金斯先生的例子,是不是想告訴我們,以後不要討好別人了,隨便別人怎麼評價自己。”各位女士,你們不要產生誤會,我列舉這些例子,是想告訴大家,你不可能讓每個人都喜歡你,你們以後不要刻意地去討好每個人,也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評價,你隻要努力做好自己就可以了。這樣的話,你不僅少了很多煩惱,也不會生活得很累。最重要的一點是,當你不再奢求每個人都喜歡你的時候,你或許還真的能夠討得大家的喜歡。下麵有關佩羅莎的例子就說明了這些。
佩羅莎今年36歲,是一位大學教授。因為工作非常出色,她被調到校長辦公室,做了校長的助理。她是一個內向的人,不太懂得如何和別人溝通。在工作的時候,她努力做到讓每個人都滿意,有時候為了討得別人的歡喜,她甚至會委屈自己。她漸漸發現,自己根本不可能讓每個人都滿意。她在工作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當她努力討好第一個人的時候,第二個人就會對她有意見;當她努力討好第二個人的時候,第一個人又會對她有意見。總之,她無法讓所有人滿意,到了後來,竟然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所有的人都對她有意見。
這讓佩羅莎非常失望,有好長一段時間,她都沉浸在痛苦之中。她實在想不明白,自己明明苦心去討好所有的人,為什麼對方不僅不領情,卻還對自己有意見呢?後來,她索性不再去想這件事,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刻意地去討好所有人。慢慢地,她發現大家都和她親近了,再也不像以前那樣充滿偏見了。後來,她的上司,也就是這所大學的校長對她說:“佩羅莎女士,你是一位優秀的助理。你非常誠懇,並且很熱心。尤其難得的是,你能夠平等地對待大家,而不是刻意討好他們。正因為這樣,大家都喜歡你,也願意和你交往。”
看到了吧,各位女士,當你不再刻意討好別人的時候,反而能夠獲得大家的歡迎。也許有很多女士都會奇怪,為什麼我不再討好大家的時候他們反而會歡迎我呢?這是因為當你不再討好大家的時候,你對待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大家感覺你是一個公平、誠懇的人。也正因為這樣,大家都會歡迎你,和你成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