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峰煙再起(1 / 2)

第十一回峰煙再起

56:遣使

青青草原,一望無垠,碧空皓雲下,一隊鐵騎宛如長龍逶迤,旌旗招展,俊馬上的兒郎個個氣宇軒昂。隊首是一位銀發老者,須眉長胡,手執節旌,旌旗上的“軒‘字隨風飄揚。

金帳內,北狄可汗與十八部落首領接見軒國來使。帳下,陣列著十七具木匣,那是軒軍主帥送來的“禮物‘。

軒國來使道:“可汗不遠萬裏來此,大軒貴為天朝上國,禮儀之邦,當盡地主之誼,故攜貴禮呈至,望可汗切記天朝之威不可辱,上國之民不可欺……”

兩個月前,北狄可汗拓跋雄得知愛子兵敗,九萬精騎全軍覆滅,盛怒之下,派遣十七鷹衛暗殺軒軍主帥趙晨,不料刺殺失敗。今軒國遣使而來,那木匣內陣放著十七顆血淋淋的腦袋。

砰——拓跋雄聞言震怒,掀翻桌椅,金刀架在老者的頸脖上,咬牙切齒道:“趙晨小兒,欺我太甚。”帳外狄兵刀斧手紛擁而至,將軒國一眾使節團團圍住。

“哼!愚昧蠻夷,不可教化。”老者一身傲骨,凜然不懼。

“老匹夫!當真不怕死。”金刀又遞進了半分,一抹血珠沁體而出。

“死又何懼,老夫身為天朝使臣,承聖上之隆恩,以誠勸誡,乞望兩國罷兵,重修舊好,複昔日君臣之禮;聖上仁德,特赦爾等侵擾邊疆之舉,諸首領當遣使共赴天朝謝罪,以示臣之心;君臣和睦,百姓方可安居樂業……‘老者字字鏗鏘,泰然自若,又道:“我等早已將生活死置之度外,如若可汗窮兵黷武,執意犯上作亂,我天朝百萬雄師必定夷平北狄,到時血流成河,民不聊生,則悔之晚矣!”

十八部落首領聞言頗為意動,交頭接耳。此番聯合出兵,眾首領本就意見不一,多數首領並不讚成侵軒,出兵隻是迫於可汗的威勢,加之許諾的諸多好處。

57:殺使

“匹夫安敢欺我,趙晨小兒屠我九萬草原兒郎,害得野兒生死未卜,如今更是惺惺作態,以和談為由擾我軍心。我草原兒郎錚錚鐵骨,豈可苟且偷安,不戰而降?”

拓跋雄怒極反笑,命刀斧手將軒使綁至校場,怒目掃視,眾首領嘁噤瑟縮,再不敢言和之事。

烈陽當照,炙熾大地,蕭殺的校場內黑壓壓的密布著草原騎兵。

“可汗、可汗……”高聳的聚兵台上,拓跋雄高舉金月彎刀,震耳欲聾的山呼聲似浪潮般一層高過一層。

“長生天在上,乞佑我族安泰,願逝去的靈魂回歸您的懷抱!”

全軍跪乞蒼天,為戰死的九萬同胞禱福。可恨趙晨那廝將同胞分屍異處,使靈魂不得升天,死者不能安息,此仇不共戴天。

“兒郎們!磨銳你們的彎刀,背上你們的弓箭,跨上你們的俊馬,追隨本汗的王旗,讓軒賊血債血償。”

數十萬兒郎跨上俊馬,彎刀出鞘,殺氣濤天。

“祭旗”

刀斧手拖著白發老者至王旗下,老者雙膝俱斷,血肉模糊,卻尤自大笑喝罵:“愚昧蠻夷,觸犯天威,天兵所至,亡國之時。”

斬——一腔熱血衝天,一縷忠魂報國。

58:增兵

軒都,金鑾殿。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群臣跪迎帝君,山呼萬歲。

“眾卿平身。”大帝斜靠在龍椅上,精神不佳,近來身體每況日下,夜夜惡夢,夢裏全是她的身影,她倒在血泊裏的場景,虞姬……下輩子……朕定不放開你。

“啟稟陛下,邊關奏報,北狄蠻夷,不服教化,殺我使節,聚兵百萬,再度興兵來犯。”

群臣聞訊,嘩然震驚。

“拓跋蠻子,好大賊膽!”大帝霍然起身,怒不可遏。群臣惶恐跪拜,噤若寒蟬。

“傳朕旨意,孤要禦駕親征,夷滅北狄。”

“陛下萬金之軀,身係黎民百姓,國之社稷,萬不可以身涉險呀!”群臣勸諫:“請陛下收回成命!”

大帝麵呈怒色,拂袖不語。

丞相劉渙出班啟奏:“陛下!區區蠻夷,何足為慮,二皇子統兵六十餘萬,首戰告捷,兵鋒正盛,又有邊城之固,隻需守城三五個月,蠻夷遠道而來,糧草不繼,必定潰不成軍。陛下可另遣良將,增兵北上,定可一舉夷滅蠻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