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冉冉征途間誰是長年者(1)(1 / 2)

喜達行在所三首

(至德二載鳳翔)

西憶岐陽信,無人遂卻回。眼穿當落日,心死著寒灰。茂樹行相引,連山望忽開。所親驚老瘦,辛苦賊中來。

愁思胡笳夕,淒涼漢苑春。生還今日事,間道暫時人。司隸章初睹,南陽氣已新。喜心翻倒極,嗚咽淚沾巾。

死去憑誰報,歸來始自憐。猶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影靜千官裏,心蘇七校前。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興年。

這組詩的題目,一本作“原注:自京竄至鳳翔”,這不對,題目就應該是《自京竄至鳳翔喜達行在所》。鳳翔在唐代屬扶風郡,地點離長安不太遠。詩開頭寫自己在長安,“西憶岐陽信,無人遂卻回”,岐陽,就是鳳翔,因在岐山之南。

“無人遂卻回”,這裏有個問題值得討論。《羌村》第二首“嬌兒不離膝,畏我複卻去”,其中“複卻去”,一般都講成嬌兒本圍著我轉,見我臉色不好,於是躲開了。正式提出疑問的是金聖歎,他認為“畏我複卻去”應該是孩子怕我再走。蕭滌非先生也認同,並以陳師道學習《羌村》的幾首古詩,作為證明。陳詩確有怕父親再走之義。我認為陳是學《羌村》,但陳寫詩的環境與杜甫不同,不能以陳證杜。蕭先生說服不了別人,俞先生、傅庚生先生、我本人都認為是躲開之義,蕭先生的文章表麵上反駁傅先生,捎帶也反駁我,為了證明自己的講法,甚至改詩句為“畏我卻複去”。這並沒有版本的依據。杜詩不僅有“卻去”,這裏還有“卻回”,可見,“卻”可連接動詞“去”,也可以連接“回”。今人蔣紹愚認為是“怕我回到原來的地方去”。我認為這樣講也不妥,杜甫已經回家,家就是他的目的地,說他還要回到原來的地方去,邏輯上講不通。他若去鳳翔上任,就要帶著家眷一起走。我在《讀書叢劄》中有一小文,認為這樣講不合適。他們引的例子也難以自圓其說,蕭先生和蔣紹愚都引用雍陶的詩,他們都把“複卻”連在一起,講不通,改成“卻複”。我認為“卻”就是實詞,退卻的意思。我跟葉聖陶先生講過,葉老認為“孩子躲開”這個講法不成問題,因為“嬌兒不離膝”,說明孩子還很小,根本不懂父親還要走。這個問題我還是堅持我的意見。“西憶岐陽信”是說,杜甫在淪陷的長安,知道肅宗在岐陽稱帝,是唐朝政權的中心,他想辦法托人與鳳翔方麵溝通,但帶信的人不再回來。杜甫在長安期盼,但帶信的一個回來的也沒有。“卻回”是一個詞,退回來的意思。心情就更加焦急,因此“眼穿當落日,心死著寒灰”。鳳翔在長安的西麵,他整日向日落的西方盼望,望眼欲穿,灰心到了極點。“寒灰”,形容失望到了極點,燃物成灰,灰又變冷,再也揚不起來,心情是很沉痛的。“心死著寒灰”,著,入聲,著地,落地的意思。落地之後再也動不了謂之著。寒灰再也動不了,我的心冷得像灰一樣,再也飛不起來。秦觀貶郴州,有詞“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窮數”,“砌”與這裏的“著”是差不多的,用得很拙、很重,一層恨再加上一層恨。“驛寄梅花”,用“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之典,指到郴州後給外麵寫信沒消息,“魚傳尺素”,用“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的典故,是說盼家裏的信也沒有,每件事在我心中都是一個恨,有了便推不掉,所以用了個“砌”字,“砌”和“心死著寒灰”的“著”是一樣的,一重重累積。

這四句是在長安的心情。最後兩句又到鳳翔,“所親驚老瘦,辛苦賊中來”。老瘦,說明在長安的生活艱難,一路也很艱難。關鍵是要過渡,從長安如何到鳳翔。中間兩句如何寫?第二首裏有補充,“間道暫時人”。孟浩然《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麵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這詩用陶詩之意,前兩句寫故人邀請我到田家,後四句是到了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這兩句就是過渡。林庚先生分析過這兩句,他對前後講得都很簡單,突出講這兩句,他說:“這是全詩的靈魂,思想情感與藝術形象交融的頂峰。”說明他最重視這兩句。我講這兩句,與林先生不完全一樣。這一類景語,雖然是過程,卻有關全詩的氣氛。孟詩寫從城市到農村,是愉快的心情,覺得農村蓬勃有生氣,從城裏走出來,看到的是綠樹把村莊包圍,一眼望去看不見村,隻見綠樹;“青山郭外斜”,是說青山並沒有遮住自己的視線,青山雖然在那裏,但眼界開闊敞亮,視野是很開闊的。從熱鬧的、人口密度很大的城市裏出來,抬頭一看,視野很敞亮。沒有這兩句,城裏到農村,就不好聯係。回到杜詩,“茂樹行相引,連山望忽開”就是過渡。“茂樹”與“綠樹村邊合”意思差不多。杜甫在秦州,《雨晴》寫塞柳是“塞柳行疏翠,山梨實小紅”,“翠”用得好,雨後的柳樹很漂亮,後三字,一字一頓,塞柳整齊但不密,實,結了果子,果子不大,顏色是紅的。雨後之景,寫得太好了。“茂樹行相引”,樹雖然“茂”,但是有規律,順著官道之樹走,就會把你帶到目的地。杜甫從長安出來是走小路,“連山望忽開”,跋涉之後,快到目的地時,眼界忽然打開。不是“連山”,不足以形容走得艱難。心情要從“著寒灰”,變成“喜達行在所”,就通過“行相引”、“望忽開”來過渡。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