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諸葛大名垂宇宙(1)(1 / 3)

籌筆驛(李商隱)

猿鳥猶疑畏簡書,風雲長為護儲胥。

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管樂有才終不忝,關張無命複何如。

他年錦裏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

登樓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八陣圖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詠懷古跡之五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複,誌決身殲軍務勞。

今天我們專門講杜甫吟詠諸葛亮的詩,包括《蜀相》、《詠懷古跡》第五首、《八陣圖》等,還有富於浪漫主義的《古柏行》,篇幅比較長。再有,附帶講一首李商隱的《籌筆驛》。

現在的注釋本從《蜀相》到《籌筆驛》,包括《八陣圖》,多有講得欠妥之處。先講《籌筆驛》。有幾個字的讀音需要注意:第三句的“令”字,應該讀líng,讀陽平,全句平仄也調,讀去聲,平仄也不調了。動詞讀líng,名詞讀lìng。像“司令”、“發號施令”才讀lìng。表示讓人怎麼樣,讀líng。“徒令上將揮神筆”,現在的注釋本往往說“上將”是諸葛亮,我說不對。我認為這句是說諸葛亮派他手下的人寫下他(諸葛亮)是怎麼安排、怎麼計劃的。“籌筆驛”是個“驛”,名字叫“籌筆”,就因為諸葛亮曾經在這裏駐紮過軍隊,在這裏考慮北伐,籌劃軍事行動,在這裏下過動員令,定過計劃,所以叫做“籌筆驛”。諸葛亮是總司令,因為他帶兵。注解上說“上將”就是諸葛亮,我認為很勉強。“上將”應該是諸葛亮手下的“上將”,如“五虎上將”;諸葛亮不能稱為“將”。“徒令上將揮神筆”,就是諸葛亮考慮好了方案、計劃和作戰的準備,讓手下帶兵的“上將”、出征的人把他的計劃寫下來。“徒令”的主語就是諸葛亮。

李商隱寫詩和杜甫不完全一樣,他有很廣闊、很大空間的想象力,他說諸葛亮在這個地方曾經駐紮過、策劃過,故此地對諸葛亮的出征來說很有紀念意義。諸葛亮的一言一行、每一道命令,不但使敵人聞風喪膽,甚至讓當地的自然動物也覺得他不可侵犯,所以說“猿鳥猶疑畏簡書”。當地的“猿鳥”,就是野生動物,它們都不敢往籌筆驛這個地方來。為什麼不敢來呢?好像它們都害怕諸葛亮的號令森嚴。它們要是隨便飛來飛去,爬來爬去,走來走去,似乎就觸犯了諸葛亮的軍令。“簡書”,就是戒命,《詩經·小雅·出車》“出不懷歸,畏此簡書”這樣的擬人寫法就把諸葛亮“簡書”的力量烘托出來了。同時,這個地方又是諸葛亮出謀劃策的一個根據地,大自然、造物者對此地也是珍愛的、保護的、愛惜的,所以“風雲”到今天為止,也就是唐朝末年了,還“長為護儲胥”。籌筆驛附近可能還有曆史遺留下來的古跡。“儲胥”就是臨時駐紮的軍營的護欄、柵欄,好比現在打仗時的鐵絲網。“儲胥”這個詞當“籬笆”講,是戰地的臨時工事,典故出自《說苑·貴法》:“愛其人者,兼愛屋上之烏;憎其人者,惡其餘胥。”前者是愛屋及烏,後者是說討厭一個人,就連他遺留下來的籬笆、臨時工事也討厭。兩者有一個愛惡相對的意義。這裏是做正麵使用,說風雲保護著諸葛亮曾經駐紮過的地方。野生動物也好,大自然的天氣也好,對此地都懷有感情,或者是敬畏,或者是重視。李商隱的寫法跟杜甫不一樣,但同樣寫得好,通過野生動物和自然天氣寫出諸葛亮的恩和威,很了不起。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