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此意陶潛解(2)(1 / 2)

好不容易杜甫有比較安定的生活了,不能說描寫戰亂、民間痛苦就是好詩,是高峰,而瀟灑、閑適一點就不好了,這種看法太膚淺。我在備課時一下就想到:杜甫入川後的若幹首心情比較快樂、舒暢的詩,怎麼那麼像陶淵明?所以我有一個想法,一談杜詩就是憂國憂民,好像他的生活裏從來就沒有寧靜、休閑,更談不到快樂,當然這是片麵的。可是閑適詩離不開生活,在中國的傳統詩歌裏,寫生活而帶有淡泊、從容、閑適、寧靜,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陶淵明其人其詩;但是後來人談陶詩,還有唐朝的閑適詩,都是王孟韋柳,沒人涉及杜詩。我後來一想,王維是寫了不少自然景物的詩,而且“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但是王維是闊人的閑適,有輞川別墅,生活富裕,他的閑適不如說是享受。王維的閑適詩十之八九帶有一種旁觀者的意思,“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這樣的詩本身就帶有王孫派頭的。孟浩然呢,不錯,也是一個隱者,但是孟浩然的詩裏老有點兒浮躁的成分,比如“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還有他最有名的詩,當然前半首很有氣勢,“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寫得多好;可是下邊呢,“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還是一腦瓜子想出來做官!所以孟浩然的隱居思想不是很徹底,跟陶淵明也不是一個勁頭兒。所以我覺得王、孟跟陶詩有距離。韋應物是一個做官的,一直有官做,做到蘇州刺史,當然有一點隱逸思想,但是跟陶淵明也不是一回事。特別是近年韋應物的墓誌銘出來了,連他的身世、字號都解決了,他的身份跟陶淵明不一樣。至於柳宗元呢,柳宗元不像陶淵明,倒像屈原。年紀輕輕就倒黴了,四十幾歲人就死了。柳宗元的詩,即使寫山水,特點也是幽冷,幽暗又冷。最有名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環境就是冰天雪地,一個孤零零的漁翁。因為柳宗元高興不起來,一輩子受壓抑、倒黴,詩當然也好,但是讀起來讓人心裏壓抑。所以唐朝所謂王孟韋柳,沒有一個能夠接近陶淵明,跟陶淵明都對不上號。比較能對上號的倒是些二流詩人,比如裴迪、祖詠、儲光羲,像儲光羲也不是真隱士,多少有點兒接近。反而是杜甫入川以後、剛到成都寫的幾首詩,倒和陶淵明的感覺特別接近。在杜甫一生的詩歌生涯裏,可能在某一階段內,他雖然寫的是格律詩,可是跟陶淵明頗有相通相近之處。第一,陶淵明和杜甫一生都沒有大富大貴,生活都比較貧困,但是都豁達樂觀。第二,陶淵明、杜甫始終在詩裏保存了憂患意識,不是純粹的閑適和單一的享受,這一點杜、陶接近。第三,陶淵明、杜甫的詩的最大亮點就是他們的詩是有真感情的。我老說王維詩是闊人的享受,王維感情不是很深;而杜詩,如《贈衛八處士》,跟鄭虔告別,都是非常感人的,因為他的感情太真了。應該說陶、杜都是性情中人,所以我主張陶淵明的詩應該拿來跟老杜剛入蜀的一些詩對比,要我看,比王、孟、韋柳更接近陶詩,這是我的個人看法。當然有一點要承認,陶淵明是單一的,他就是田園的環境,即使做官,時間也很短,而且對做官也沒什麼感情;而杜甫是多麵手,又憂國憂民,又經曆過好多陶淵明沒經曆過的種種痛苦的環境,這是不一樣的。再附帶說一句,杜甫入蜀以後,也有好的五言詩,我們順帶提一句。五言裏描寫閑適、心情愉快的,比如說“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寫的多好。再有就是大家熟得不能再熟的了,“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大概杜詩最熟的就是這首《春夜喜雨》了,可是現在這詩的好幾個通行講法都有問題。那個“當春乃發生”的“發生”怎麼講?“好雨知時節”,好像雨也懂得季節,春天來了,雨也下了;“當春乃發生”,這“發生”跟我們現在說的發生問題、發生事故,是不一樣的。發是發育,生是生長;發是茁發,生是萬物複蘇生長,所以“當春乃發生”是說到了春天它又活了,是這個意思,而不是又“發生”了。這是一個要注意的。還有那句“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我看過好幾個注釋,似乎都有問題。很多注解說因為頭天下雨,第二天花瓣都讓雨打濕了,顯得很沉重。這樣注,那還是花嗎?花不都敗了、蔫了嗎?其實唐詩裏用“重”字的太多了,比如《長恨歌》“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這裏的霜大概不會“重”吧,所謂“霜華重”就是密度大,霜下的多,是這個意思。陸遊的詩有一句最能說明問題,“雨餘山翠重”,山上的翠色加重了,這個“重”絕不是輕重的“重”,而是茂盛、繽紛的意思。所以“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者,花盛錦官城也。這場春雨,“潤物細無聲”,所有的花都開了,這個詩人真是個樂觀的詩人。錦官城,顧名思義,一是水洗東西越洗越漂亮,“浣錦”;還有就是錦城,花開的最盛。所以“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一夜春雨,杜甫第二天一看,把花全都催開了,這場雨太棒了,是這個意思。要是花都耷拉下來了,“花重錦官城”成什麼了?“因雨打濕了而花瓣就顯得重了”,這不等於把好詩給糟蹋了嘛!“曉看”兩句,恰好還跟前麵的“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形成一個反差,下雨的陰天,看不見路和雲的分別,隻有江船上的微弱小燈,四麵八方全是黑的,再接最後兩句,就象征著一個更絢麗、更美好的前景。在這一時期段裏,杜甫還有好多的名篇,如五律《遊修覺寺》、《後遊》等,但是我們就跳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