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南征大事局已定 青樓折磨小初哥(1 / 2)

合上了手中的折扇,李正明走到神色尷尬的魏子塵身邊,恭敬到:“魏門主,其實這珍寶該如何處置倒是小事,我們再慢慢商議也不遲,想是仙長當心寶貝落入奸人之手,禍害人間,這才與父皇有了小小的衝突,還請仙長毋庸介懷的是。南征周國,難免遇到周國的奇人異士,到時還須魏門主和各位仙長以大神通擊潰那些會法術的能人,力保我軍直搗周都啊。”

魏子塵扭動了下身子,讓自己坐的更舒服點,眯著三角眼,私下計議了個大概:“也罷,我魏子塵今天就領你二皇子這個人情,不管你作何用意,我崔雲門必會還你這個人情就是了。”其餘的一些道士卻是不明事故,心中暗讚著李正明的好處,倒是覺得他很會做人,是個大大的好人;嶽處一端著空空的茶盞,心中冷笑到:“這二皇子的城府極深,卻不知那太子的位置還能不能夠坐得穩了。”;淩波子無聊的撥弄著手中的拂塵,暗歎到:“祖師爺啊,你老人家在天上能否指點一下弟子,這珍寶究竟是何物呢?”

李正明很隱誨的笑了一下,轉過身,語氣又沉重起來:“形式危急啊,據安插在周國的探子回報,周王已經懂得了寶物的運用法門,隻是缺了兩樣東西祭寶,至今尚無法驅用它。為了爭取時間,南征的大軍已定於下月開拔,當務之急還是要請各位隨軍出征,早一日奪回寶物便可保我唐國百姓一日平安,所以,還是請各位仙長明日回門中安排事宜,盡快攜同門中弟子來助軍吧,如何?”

眾人自然不是傻瓜,把二皇子“合情合理”的一翻話也聽了個透徹:第一,這寶物的去留不是他們能夠插手的,言語上的敷衍了事,恐怕最後多半是要將其留下。假若探子回報的消息屬實,連他們都感到心驚的重寶,這凡俗之人豈有不動心的道理;第二,隨軍南征的事情是不答應也不行的,先不說唐王的軍隊會不會放過自己的門派,單是“早一日奪回寶物便可保我唐國百姓一日平安”這句話,也讓他們無法推卻了。

殿中燭光閃爍,亮如白晝,除了千枝紅燭偶爾發出的‘劈啪’聲外,竟是一片沉寂。李正泰無聊地坐在一角,一言不發,兩隻大眼睛卻一刻也沒閑著,在幾個小太監的下身瞟來瞟去的,嘴角還掛著不健康的壞笑,搞得幾個閹人頭皮發麻,渾身的不自在,想要躲開,卻見李正泰麵色一沉,大手在劍柄上一扣,嚇得他們趕緊站了回去,暗叫倒黴。

良久,在紅燭已燃到了一半的時候,無相與身旁諸人交換了下眼神,起身道:“阿彌陀佛。既然如此,我看諸位同門還是趁早回山吧,山門路遠,貧僧先行一步了。”說完,施了禮,無奈地離殿而去。有些小門派歎氣歸歎氣,既然無相都走了,他們也不好硬著臉皮留下,可是心裏還在咒罵:豈有此理,道爺我好歹也是個掌門啊,到了皇宮大內,居然連句話都說上,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啊。想必皇帝老子也不會派馬車送我等回山了,還是禦劍而回吧,踩雲踏月,清風伴我行,倒也逍遙快活。

這些小門派雖然是修真人士,門中元老的修為也是頗為不俗,可畢竟門衰勢薄,派中弟子是少之又少,對那些弟子百千的大門派還是難免有些嫉妒之心的。就看人家全真教的道觀,建在洞天福地的雲霧山,山明水秀,景色怡人,將雲霧山比擬為蓬萊仙境,實在也不為過。再回頭看看自己,門眾生活清苦,寥寥十幾人的衣食住行刻不容緩,道觀破舊處更須重新裝修,無奈香火錢少得可憐,要不是在山中開了塊地,種了些蔬菜水果,眾人恐怕連吃飯都要成問題了。

剛剛唐王送上的珠寶實在是讓他們的眼前一亮,很少有幾個不動心的,在一幹門眾驚異的眼神中,這“清高”的帽子戴得可真是痛苦,珠寶箱的蓋子一扣,他們心裏那個後悔啊,可表麵還要吟一番豪言壯語:“錢財乃身外之物,我等早已拋卻紅塵,踏入奧妙天道,此途漫漫,誠心足矣,這些東西倒是不需要的,請收回吧。”

其實,像古仙、普濟、全真這些大門派都有把自己的山門隱藏起來,唐王的大軍本也不能威脅到它們。隻不過,普濟寺和全真教等門派除了脫離世俗的主寺廟道觀外,隱藏的山門附近還有自己的分支門派,平時用來供普通百姓前來祈福算卦,所以門派的一切開支卻是不用愁的。那些小門派倒是不必隱藏自己的破觀破廟,恐被人笑話,一窮二白的,也沒什麼可擔憂的,倒也成全了他們脫俗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