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後,我國的羽毛球運動開始逐漸展開,水平也迅速提高。1963年就以自己獨創的快速和進攻打法一舉擊敗世界冠軍印尼隊。1982年和1988年中國男隊兩次奪得湯姆斯杯,1985年、1988年和1991年女隊三捧尤伯,1987年世界羽毛球錦標賽上,我國選手還囊括了全部5個單項的金牌。這些成績表明,我國羽毛球運動不僅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而且人才輩出。男運動員楊陽、趙劍華被列為世界羽壇“四大天王”行列,女運動員李玲蔚獲得世界“羽壇皇後”的稱號。
乒乓球
乒乓球運動起源於19世紀末的英國,最初隻是一種遊戲,將軟木、橡膠之類輕而有彈性的材料做成球,用木板做拍,像打網球一樣在桌上打來打去,所以歐洲人稱它為“桌上網球”。
1900年前後,乒乓球改用賽璐珞製成的空心球,此項運動逐步推廣。1926年成立國際乒乓球錦標賽。其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20世紀50年代以前,世界各國選手大多使用表麵有圓柱形顆粒的膠皮拍,因而出現了削下旋球的防守型打法。這一打法在歐洲流行很久,並且成為取勝的法寶,其中匈牙利的成績尤為突出。
20世紀50年代以後,日本運動員采用了海綿球拍,並創造了遠台長抽,進攻力量大、速度快,發球搶攻也有較大威脅。這種打法使歐洲的速度慢、旋轉弱、攻擊力不強的防守型打法難以招架。日本隊在1951年第十九屆世界錦標賽上一舉奪得4項冠軍,打破了歐洲運動員的壟斷局麵。從1952年到1959年,49項世界冠軍中日本隊奪得24項,這可以說是乒乓球運動水平的第一次提高。
自1959年我國運動員容國團獲第二十五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單打冠軍後,中國運動員開始登上國際乒乓壇,並創造了以“快、準、狠”為技術風格的直拍近台快攻打法。1961年第二十六屆世界錦標賽上,我國選手第一次奪得男子團體冠軍,並蟬聯第二十七和二十八屆的團體冠軍。20世紀60年代,中國乒乓球運動的水平處於世界最前列,這是乒乓球運動水平的第二次大提高。
歐洲人也不甘落後,他們找到了將日本的弧圈技術和中國的近台快攻結合起來的新打法——快攻結合弧圈球或弧圈球結合快攻。這種打法的特點是旋轉強,速度快,能拉能打。而且在中台加強了對抗能力,回旋餘地比較大。世界乒乓球運動由此出現了歐亞對峙的新局麵,這是乒乓球運動水平第三次大提高。
田徑運動奇趣
短跑
公元前776年第一屆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隻比賽一個項目,這就是短跑。當時的賽程長度為192.27米,比賽不計時間,也不計名次,誰第一個跑到終點就算優勝。擔任裁判的都是貴族,對搶跑犯規的人就用鞭打。
那時候的比賽光憑體力取勝,即使是第一屆現代奧運會上的百米短跑,起跑的姿勢也是各種各樣。直到1936年的第十一屆奧運會上,短跑的起跑姿勢才被統一到了起跑器上。
100米跑最早的正式紀錄是11秒2。從那時起經曆了近百年,才達到9秒86,這是美國運動員劉易斯1991年創造的。女子100米的世界紀錄為10秒49,是美國的格裏菲思·喬伊納於1988年創造的。
通常所說的短跑還包括200米和400米,這些都是要分道比賽的,400米以上一般都不分道了。
中長跑
中長跑運動最先興起於古希臘。
近代中長跑運動起源於英國。18世紀初,英國有些窮人為了掙錢糊口,經常在一些重大的節日裏為觀眾表演賽跑,距離越長,收費越多。這種職業性長跑引起群眾的極大興趣,後來,許多人都加入了長跑的行列。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運會上,中長跑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800米和1500米屬於中距離跑;從3000米到1萬米屬於長距離跑。
近百年來,世界各國湧現了許多傑出的中長跑運動員。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芬蘭有個叫魯米的青年,他在20歲時刷新了1500米、3000米、5000米和1萬米跑的全部世界紀錄。1924年在巴黎舉行的第八屆奧運會上,魯米又一人奪得1500米和5000米兩枚金牌。20世紀50年代,原捷克斯洛伐克著名長跑家紮托倍克在各項長跑項目中曾17次打破世界紀錄。1978年,肯尼亞選手羅諾一人刷新了3000米、5000米、1萬米和3000米障礙四項世界紀錄。1993年馬俊仁執教的中國女子中長跑運動員馬家軍在世界田壇異軍突起,當年9月在北京舉行的第七屆全國運動會上,先後刷新女子1萬米、1500米和3000米世界紀錄,其中王軍霞將女子1萬米世界紀錄提高了近42秒,把女子中長跑運動水平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