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你對它們了解的是不是還不夠呢?(1)(1 / 3)

一、你知道物種的概念嗎

從林奈開始,我們確定了自然界是由物種組成的;從達爾文開始,我們知道物種是不斷演化的。然而,對於物種的標準,即如何定義物種,生物學家們仍爭論不休,無法統一標準。直到今天,物種仍是生物學中最具爭議的一個概念。然而,物種是生物世界的基本結構單元。

現代普遍接受的物種定義為:物種是一級生物分類單元,代表一群形態上、生理、生化上與其他生物有明顯區別的生物。通常這群生物之間可以交換遺傳物質,產生有生育能力的後代。這種定義也稱為生物種定義,或生殖種定義。

物種與物種以上分類單元不一樣,是一個可以隨時間而變化的個體集合,是真實的存在。物種是生物多樣性,即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係統多樣性中的基本層次。

到目前為止,讀者可能會問:生物為什麼以物種存在?

物種是生物對環境異質性的應答,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元,是生態係統的基本功能單元。最重要的一點,生物物種的不連續性抵消了有性生殖所帶來的遺傳不穩定性。所以,生物以物種存在。

然而,物種是一個頗有爭議的概念。從達爾文時代開始,物種的概念一直在演化。盡管我們強調生物種的概念,但是在實踐中以生殖隔離來區分物種常常是不可取的。然而,若不以生殖隔離來區分物種,物種的分類隻能依靠專家的經驗標準。在不同的動物類群中,分類學家劃分物種的標準不同,大家無法統一物種的標準。現在除了生物種概念以外,還存在模式種、生態種、時間種、分支種等物種概念。

模式種概念:源於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的哲學思想,即宇宙的多樣性是存在宇宙中的有限數目的“模”。每一個種有標準的形式,即所謂的形態“模”。

唯名論種概念: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一書中有如下描述“物種這個名詞,我認為完全是為了方便起見任意用來表示一群相互密切類似的個體的”。看來,即使專門研究物種起源的達爾文對於物種概念的實質也是不清楚的。(圖片1)

群體種概念:生物種是一些具有形態和遺傳相似性的種群組成,種內個體的相似性大於種間個體的相似性。

表型種概念:生物種是表型上能識別的生物個體的集合。

生態種概念:物種是生態係統的功能單元,每個物種占據一個生態位。

時間種概念:當一個物種的後代隨著時間的演化,當表型的差異足以區別與其祖先區別時,那麼,一個新的時間種形成了。

分支種概念:針對物種在空間上是間斷分布的而在時間中是連續的之悖論,德國動物學家威利·亨尼希及他的追隨者建立了支序理論,他認為與其將生殖隔離作為種的標準,不如將生物進化每個分支事件,即兩個線係的衍征產生作為物種的識別標準。

二、全球與中國的物種

40億年前,海洋開始孕育生命物質,地球生命的脈搏開始跳動。億萬年來,生命不斷產生、進化,又不斷衰退、滅亡,經曆了滄桑巨變,最終演化形成了今天地球上這一生機勃勃、繁花似錦的生命格局。

一、世界上有多少物種?

“世界上有多少物種”這個問題是著名理論生態學家羅伯特·梅的一篇著名論文的標題。令生物分類學家難堪的是,我們還不知道目前地球上生物物種的確切數目。全世界大約有1300萬至1400萬個物種,但科學家描述過的僅約有175萬種。實際上,科學家描述過的物種和被認為是有效物種的準確數目對大多數類群來說是不清楚的。人們對高等植物和脊椎動物的了解相對比較清楚,對其他類群如昆蟲、低等無脊椎動物、真菌等次之,最不了解的還是微生物。對某些已經描述過的類群,物種數目是相對準確的。如到1991年已記錄的細菌有3058種,但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細菌沒有被記錄(WCMC,1992)。即使已經記錄的物種,不同的分類學家的分類標準不完全相同,所以,不同的分類學家估計的物種數目不同。每年世界上都有新的物種被發現。哺乳動物是一個研究得較為深入的類群,但1992年5月在越南的原始森林中仍然發現了一個新屬Pseudoryx。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在納米比亞的熱帶雨林中也發現了紫葳科的一個新屬,是當地森林建群種。May發現,從長度為10米到長度為1厘米的動物長度每減少十分之一,物種數目將增加100倍。如此看來,我們對昆蟲、低等無脊椎動物等的物數目了解還遠遠不夠。

二、中國有多少物種?

我國疆域遼闊,地形氣候複雜,南北跨越寒、溫、熱三帶,生,態環境多樣,孕育了豐富的物種資源。同時,由於中國具有獨特的自然曆史條件,特別是第三紀後期以來,中國的動植物區係受冰川影響較小,保留了許多北半球其他地區早已絕滅的古老孑遺和殘遺的種類(吳征鎰,1980)。中國動植物區係具有自己的特色。(圖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