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人不是我殺的(1)(2 / 3)

等方妮婭離開,季曉鷗抱著iPad,趁著當班的護士不注意,溜出了病房,在醫院附近找到一家肯德基。正值春節,人很少,她點了一杯熱紅茶和一份薯條,找了個角落坐下。她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蹭店裏的免費Wifi。

由於春節,網絡的訪問量比平常少得多,但季曉鷗還是很容易就在常去的大型論壇裏找到了幾個她想找的帖子。其中最熱的一個帖子,題目是“12·29碎屍案的真相”,因一度首頁置頂,點擊數達到幾十萬,評論更是馬上就突破一萬條。她打開原帖,僅僅瀏覽了二十多頁,便實在看不下去了,啪一聲將iPad反扣在桌麵上,隻覺齒根一陣陣發酸,是剛才因緊張將牙齒咬得過緊。

對於熱點事件,網上的評論總是呈現出泥沙俱下的鮮明特征。以前遇到類似的事情,才不管正方反方誰對誰錯,隻圖看個熱鬧,一旦同樣的遭遇降臨在自己身邊,麵對那些不負責任的言論,甚或言辭惡毒的人身攻擊,季曉鷗才明白什麼叫網絡暴力,什麼叫切膚之痛。

在那些熱帖裏,湛羽在同性酒吧做男公關的身份被徹底揭穿,有人甚至上傳了他在“別告訴媽媽”酒吧裏和同性客人調笑親熱的照片。照片中的湛羽風流輕佻,將春節假期前他的同學為他塑造出的自強不息的大學生形象徹底粉碎。於是那照片下跟隨的一片評論,那些感覺被利用被騙取了同情心的網友,幾乎都是破口大罵,用詞之髒簡直讓人目不忍視。

至於嚴謹,在這個帖子裏,強大的人肉搜索將他扒得更加徹底。不僅他本人的信息被完全披露,連他父親的名字與官職都被公開。在那些支離破碎的信息拚湊下,他儼然一個現代版的高衙內:巧取豪奪,貪贓枉法,好色貪杯,人格扭曲。

而在由網民自行演繹的被害人與殺人嫌疑犯糾葛不清的情感劇裏,季曉鷗亦有份出演。一個自稱知情人的ID中間現身,將她拖進泥潭。這個ID的名字也叫“正義使者”,和季曉鷗在林海鵬手機上看到的那篇文章的作者像是一個人。在他的描述裏,季曉鷗被稱為J 女士,是一個腳踩兩隻船既拜金又好色的女人,毫無羞恥地遊走在老少兩個男人之間。於是順理成章地,網友開罵便直奔了下半身和生殖器而去,字裏行間都似帶著刻骨的仇恨,還有人叫囂著要人肉搜索她,貼她的照片出來示眾。

麵對如此荒唐的指責和攻擊,季曉鷗被氣得手腳冰涼,她不知道這個網名叫作“正義使者”的人到底和她有什麼冤仇,要如此編造故事詆毀她?她控製不住地衝動,想要登錄上去澄清真相,可是敲下一大段文字之後,需要按發送鍵的那一刻,她又猶豫了。將近十年廝混網絡的經驗,讓她明白,在網上沒有講道理的地方,這種事隻會越描越黑。她說得越多,暴露的個人信息也會越多,怕隻怕引火燒身,像以前的類似案例一樣,最終的局麵會完全失控:當事人的現實世界被摧毀得一敗塗地,而網絡上那些唯恐天下不亂的ID,換個網名就能抹去過往一切痕跡,像初生的嬰兒一般純潔無比地重新來過。

在怒火中燒的同時,也有份恐懼漸漸盤踞在她的心頭。這幾天躺在病床上,回憶起和嚴謹相識後的點點滴滴,她不能相信像嚴謹那樣簡單直接、麵冷心熱的人,能做出如此滅絕人性的舉動,即使對湛羽最後出現在嚴謹住處這件事始終耿耿於懷,她也不能在嚴謹與殺人凶手間畫上等號。看到有人在帖子中頻頻質問,為何公安局遲遲不能對嚴謹實施正式逮捕,是不是因為他的父親是軍職幹部,所以官官相護?再聯想年前從林海鵬手機上看到的那篇網文,她感覺這些看似鬆散的網絡言論中,似有一股明顯的引導傾向,要把湛羽案與司法黑幕強行捆綁,仿佛要故意強化社會對官二代這個群體的仇恨,將嚴謹作為官二代的典型推向輿論旋渦。假如她的感覺正確,那麼又是誰,或者說是什麼力量要處心積慮地置他於死地?

季曉鷗呆坐了很久,腦子裏像一鍋煮開的水,反複煎熬著那些紮人心肺的字眼兒。在她的腦海深處,有一個令人煩惱的印象,有一個說不出的迷迷糊糊的疙瘩。她認為是嚴謹的被捕使自己感覺煩惱,因為這種意料之外發生的禍事總是會讓人感到心煩意亂的。眼瞅著窗外天色已暗,怕護士發現了責怪,她返回了病房,心裏卻始終充滿一種莫名其妙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