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簡稱FFI,成立於1903年,是世界上曆史最悠久的國際非盈利性保護組織之一。由於過度的狩獵和人類居住地的擴張,當時南非豐富的野生動物數量急劇下降。一些在非洲的英美博物學家創立了該組織(當時被命名為“大英帝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希望建立一些非洲野生動物的保護區,目標是保護南非大型的野生哺乳動物。
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致力於在科學的基礎上,充分考慮人類的需求,選擇可持續性的解決方法保護全球的瀕危物種和生態係統,希望在全球獲得支持,與自然為鄰的人們能有效地保護生物多樣性,成就一個可持續的未來。保護的目標主要是尚沒有得到其他機構重視的某個物種或生態係統。
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的工作原則是在項目當地通過合作夥伴開展工作,更多地去發揮催化劑作用,努力保障在科學的基礎上計劃保護的實行。其通過與地方機構建立夥伴關係,並支持和建設這些機構的保護能力來實現保護需求。
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的創建者與當地土地所有者、社會活動家和政府合作,開創性地在野生動物集中分布區建立起了保護區域,並建立起了相關的法律條款。其成立10年後促成了克魯格和塞倫蓋提國家公園的建立。後來,該組織在促進世界上最大的幾個保護機構成立方麵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比如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和世界自然基金會。今天,該組織在全世界發起了野生動植物保護計劃,並與當地組織及政府一起確定並執行可持續的解決方案。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的項目分為非洲、美洲、亞太、歐亞、全球五個類型區,在全球40多個國家開展工作,支持並參與300多個保護項目。其亞太區域項目總部設在越南的河內,協調在中國、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越南5個亞洲國家開展的工作。
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為保護行動提供切實的支持,如保護地的管理,土地合理利用,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巡護和棲息地恢複,保護意識培育,促進相關利益者對話和促進可持續生計等。
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於1999年開始在中國的青藏高原開展保護項目,2002年在北京設立辦公室,之後在四川、廣西、重慶建立了辦公室。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的工作重點也逐漸確認為開展野生動植物的野外調查、多方參與方式保護、保護能力建設等。
1999年,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開始在中國西部的兩個省開展工作。在青海省,該組織率先支持了以社區為基礎的保護青藏高原生態係統的方案,並加以推廣。項目是為了表明當地人應當融入環境保護中去,而不是被看做環境保護的障礙。在四川省,該組織和當地政府一起製定了自然保護綜合規劃。
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中國項目主要在廣西、四川、青海、貴州、雲南、重慶和海南等中國生物多樣性豐富、自然環境脆弱的地區開展,重點開展了拯救瀕危物種和生態係統保護、青藏高原野生動植物和草地生態係統的保護、瀕危植物保護的關注以及喀斯特生態係統的保護。這裏我們重點介紹拯救瀕危物種和生態係統保護的活動。
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在拯救瀕危物種和生態係統保護方麵,開展的工作主要有受威脅物種評估與救援、保護行動與能力建設、多方參與保護與可持續社區、保護政策倡導和意識培養。
受威脅物種評估與救援
該活動主要是進行彌補物種野外信息空缺,進行快速物種現狀的調查,以及保護現狀的評估。目前已經在海南、廣西、雲南等地開展多次調查,十幾名科學家參與、收集一手信息,並提出保護的對策;推動瀕危物種的野外保護的緊急措施,包括受威脅靈長類現狀評估;受威脅樹種現狀評估;青藏高原野生動物現狀調查;喀斯特地區生物多樣性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