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地球之友,簡稱FOEI,是著名的環境非政府組織之一。1969年,David Brower辭去美國塞拉俱樂部執行長職務,之後籌建新組織。1971年由美國、法國、瑞典與英國的四個組織組成國際地球之友。國際地球攜手共同努力,保護地球家園之友擁有一個小型秘書處,1981年設置,位於阿姆斯特丹,協助此聯盟體係運作與協調共同行動。執行委員會由各成員團體選出,參與製訂政策並審查秘書處工作。
國際地球之友最早的成員都集中在北美和歐洲。20世紀80年代期間,地球之友吸納亞洲、中南美洲與非洲的團體。直到現在,國際地球之友已發展成為一個國際間70餘國環保組織組成的網絡,如英國地球之友、韓國環境保護運動聯盟、德國環境與自然保護聯盟等。
國際地球之友的網絡相對於其他聯盟較為鬆散,其成員團體多是在各國已經成立的環保團體,為了與國際聯結而加入國際地球之友體係,因此偏重獨立運作,偶爾在行動、研究與會議上進行合作。也因為如此,國際地球之友成員擁有草根特性,能發揮區域整合的力量。
國際地球之友的願景為根植於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社會的一個和平與永續的世界。其宗旨包含下列六點:
攜手確保環境與社會正義、人類尊嚴,並尊重人權與人類擁有安全永續社會之權力;
停止與逆轉環境之弱化與自然資源之損耗,培育地球的生態與文化多樣性,確保永續的生計;
保障原住民、地方社區、女性、團體與個人的賦權,並確保決策的公共參與;
以有創意的途徑與方式,朝向社會永續與平等方向進行轉變;
投入活躍的行動,喚起意識、鼓勵民眾並與不同的運動組成聯盟,聯結草根、國家與全球的抗爭;
激勵彼此,利用、強化並補充彼此的能力,共度變遷,期望能團結合作。
與其他環境組織一樣,國際地球之友近年來也改變了就環境問題談環境的做法,轉而將環境問題與社會問題及發展問題聯係起來,既擴大了活動領域,也擴大了影響。國際地球之友認為,環境問題有其社會、政治和人權的背景。他們的運動,伸展超越了傳統舞台的保護運動和尋求解決的經濟和發展方麵的可持續性。值得關注的是,國際地球之友還是反全球化運動的一支重要力量。
國際地球之友的運動:氣候變化;企業和公司問責製;基因改造;森林;國際金融機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出口信貸機構;貿易及其對環境的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