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軍校
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1890年10月14日出生於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丹尼森,1892年隨全家遷往堪薩斯州的阿比林。
1911年,艾森豪威爾考取美國海軍學院,卻因超齡而未被錄取;後經該州參議員推薦,考入美國軍事學院,即西點軍校。艾森豪威爾在校期間並非模範學員,學習成績中等,但他注重交際,熱衷於橄欖球運動。可以說,正是軍校運動培養和發揮了他的組織領導才能。因西點軍校1915屆畢業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58人晉升為將軍,故人們稱之為“將星雲集之班”。
1915年,艾森豪威爾從西點學校畢業並獲得少尉軍銜,旋即赴得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任職。1916年7月1日,艾森豪威爾與瑪米·杜德結婚,同年晉升為中尉。1917年4月,美國對德國宣戰之時,又晉升為上尉。戰爭時期留在國內任訓練教官。1918年6月,艾森豪威爾晉升為少校臨時軍銜。
1921年艾森豪威爾從陸軍坦克學校畢業,1922年調往駐巴拿馬的第20步兵旅任參謀。旅長福克斯·康納將軍認為他很有發展前途,遂不惜時間和精力加以培養:講授軍事理論和軍事曆史,指導戰術製定。
1923年,經康納幫助而進入陸軍指揮與參謀學校學習。1926年,以第1名的成績畢業後又經康納介紹赴法國進行戰場考察。1927~1928年,艾森豪威爾在陸軍軍事學院深造。1929年,赴陸軍部助理部長辦公室任職。1933年,改任陸軍參謀長麥克阿瑟的助理。1935~1940年,擔任菲律賓軍事顧問麥克阿瑟的高級助理。1936年,晉升為中校。
1940年2月艾森豪威爾調到駐加利尼亞的第15步兵團任職,11月升任第3師參謀長。1941年3月,升為第9軍參謀長。1941年6月出任第3集團軍參謀長,晉升為準將。在任職集團軍參謀長期間,因成功組織實施了大規模軍事學習,而受到陸軍參謀長馬歇爾的重視。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發生之後,艾森豪威爾調任陸軍參謀部任陸軍參謀部作戰計劃部副部長,1942年2月,升任作戰計劃部部長。就在此月,馬歇爾將作戰計劃部改組為美國陸軍最高指揮機構作戰部,並於3月任命艾森豪威爾為作戰部部長。
此後不久,艾森豪威爾奉馬歇爾之命擬製歐洲盟軍聯合作戰計劃。艾森豪威爾認為,美軍應以歐洲與大西洋戰場為主要戰略方向,先將美軍的主要兵力兵器向英國集中,再橫渡海峽突向歐陸。
1942年5月,艾森豪威爾奉命赴倫敦考察軍事形勢和未來駐歐美軍的編製問題。6月,在呈交考察報告《給歐洲戰區司令的指令》後被任命為歐洲戰場美軍司令,重返倫敦。7月,晉升為中將。
挺進北非戰場
1942年7月,鑒於北美英軍及遠東美軍接連受挫和丘吉爾的極力支持英美發動北非戰爭,8月,艾森豪威爾被任命為實施北非登陸的盟軍最高司令。盟軍司令部設在倫敦,根據美英聯合參謀長會議的指示指定作戰計劃。
作戰計劃要點是:盟軍特遣部隊在法屬北非的阿爾及爾、奧蘭和薩布蘭卡實施登陸,占領沿海主要港口,然後由阿爾極登陸部隊向東搶占突尼斯,再待機與北非英軍協同作戰,消滅北非的德意軍隊。攻擊發起日定為11月8日。艾森豪威爾任命克拉克為副司令,史密斯為參謀長,坎寧安為海軍司令。11月4日,盟軍在巴頓、弗雷登道格爾和安德森的指揮下,在卡薩布蘭卡、奧蘭和阿爾及爾登陸,與此同時,無線電台向北非廣播羅斯福總統的友好聲明。
從10月起,美軍副司令克拉克和墨菲開始與法軍將官接觸,要求合作,但盟軍仍遭到法軍不同程度的抵抗。艾森豪威爾設法與因故滯留北非的維希法國武裝部隊總司令達爾郎達成合作協議。盟軍在北非登陸成功,艾森豪威爾則被輿論攻擊為與維希幹將勾結而險些被迫辭職。北非登陸使法屬北非及其軍隊歸屬盟國。
盟軍登陸前後,蒙哥馬利的英國第8集團軍與隆美爾的德國“非洲軍”正在埃及的阿拉曼激戰。11月,隆美爾部退抵突尼斯。艾森豪威爾命令安德森部搶占突尼斯,但搶占行為因指揮係統混亂、蒙哥馬利行動遲緩和氣候惡劣而告失敗,盟軍隻得就地轉入防禦。艾森豪威爾因此陷入極度苦惱之中。大批德意誌援軍趁機開進北非。
1943年1月,卡薩布蘭會議決定,盟軍將在北非戰役之後實施西西裏戰役,以改善盟軍的軍事失勢;任命艾森豪威爾為北非戰區盟軍最高司令,亞曆山大為副司令兼地麵部隊司令,特德為空軍司令。
與此同時,艾森豪威爾晉升為上將。會後,北非盟軍整編為第18團軍群,由亞曆山大任集團軍群司令,在艾森豪威爾之下負責直接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