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追擊千裏(二)(3 / 3)

阿亮被他一拉,怔了怔,道:“怎麼?”

“放了他吧。”

雖然此時周圍沒人了,但陸明夷這話仍然說得很輕。阿亮看了看他,似乎有點不認識這個同一伍的隊友了。但遲疑了一下,他忽然收好刀,歎道:“好吧。”

雖然與他們這兩個位列最下層的士兵從沒打過照麵,但大帥在軍中一向風評不錯。大帥落到現在這種下場,在他們心目中,實有種說不出來的感慨。眼前這少年是大帥的妻弟,又如此維護大帥,要殺了這少年,他們終究有些不忍。陸明夷見他答應了,不由舒了口氣,道:“阿亮,多謝你了,回去我請你喝酒。”

阿亮也笑了笑,道:“自家兄弟,客氣什麼。”他看了看四周,道:“那小子跑得真快,現在都沒影了。算了,這功勞看來注定不是我們的。”

此時少年明明就在他麵前,他卻視而不見,轉身便要去帶馬。陸明夷也轉過身去正要走,忽然扔過一個水囊道:“北邊沒人,往北走吧。”

少年先還是怔怔地不知所以,見他們真個要走了,眼裏忽地流下淚水來。他揀起了水囊,轉身向北而去,消失在了暮色中。

……

當號角響起來的時候,鄭司楚正半躺在榻上看著一部的《十七年戰史》。共和國雖然成立已有十九年了,但這個國家究竟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卻一直沒有詳細而明確的記載。

他正翻著,程迪文忽然挑簾進來,叫道:“司楚,前鋒回來了!”

鄭司楚放下了手中的書,眼裏閃過一絲痛楚,道:“大帥呢?”

“衝鋒弓隊帶回了他的首級。”他說得有些遲疑,眼裏也有些哀傷,“畢將軍正率隊迎接,你不去麼?”

“不去了。我隻是個校尉,這些事就讓他們那些大將做去吧。”

鄭司楚現在的軍銜是校尉。雖然軍銜不算高,但軍職是行軍參謀,有權列席軍機會議,也算中級將領了。前兩年程迪文與他都參與了圍剿盤踞在朗月省的叛軍之戰,在那一戰中鄭司楚曾大放異彩,戰後得到二等共和勳章。可是也自從那一戰後,鄭司楚一下變得沉默寡言,對什麼都提不起勁了。程迪文歎了口氣,道:“那我也不去了,畢將軍想必也不會來難為我們。”

大帥在軍中威望極高,軍中中高級將領有三分之一都曾是他的直係下屬。程迪文當初隨父親拜會過他,對這個平易近人的大帥極是崇敬。現在大帥被斬首而歸,縱然事不關己,他心裏也不好受。他拿起鄭司楚的書,道:“你看什麼呢?”一見封皮上幾個字,吃了一驚道:“這書不是還在修麼?你哪裏搞來的?”

“這是第一版。”

這部《十七年戰史》是國史館奉命撰寫的《建國史》中的一卷。承平修史,這是曆來的傳統。國史館雖然從共和十年就成立了,但八年後才算修成初稿。不過《建國史》一成,大統製審閱時發現書中有許多地方立場有誤,責令毀版重修,初印的一千部《十七年戰史》也付之一炬,使得《建國史》上市的時間推遲到了明年年初。聽得是第一版的,程迪文笑了笑,道:“你是從老伯那裏順來的吧?”

鄭司楚的父親鄭昭是共和國國務卿,主管政事。《建國史》修成,是共和國的一件大事,鄭昭那裏當然會第一時間得到。鄭司楚從程迪文手裏拿了過來放進懷裏,道:“你可別傳出去,父親還不知道我拿了他的書呢。”

程迪文見了這書,心癢癢的想翻,隻是被鄭司楚拿了回去。他道:“書裏有什麼啊?以至於要毀版重修。”他和鄭司楚同齡,今年也不過二十,正在年輕好事之時。如果不是出了這種毀版重修之事,他根本不會對這種書有興趣。

鄭司楚笑了笑,道:“我看到現在,也沒看出什麼來,可能是當中有幾處提到了前朝帝國與我軍協同抗擊蛇人的事。”